返回 权握天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长夜未央(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世人最喜欢做的是锦上添花与落井下石这两件事,心存厚道的不会做落井下石之事,但是,即使是君也很少有拒绝锦上添花的。

    云沐雪再得宠幸,景昌宫再度热闹起来,寻常宫妃尚心存观望,燕州籍的后宫却不得不依附于她了,这是很现实的考量。

    婉妃等人冷眼旁观着,自然看得出云沐雪虽然再次得到宠爱,但是,那份宠爱已大不如前。事实上,阳玄颢召幸后宫的次数明显减少,好几次还是谢纹命宫人主动询问才点了牌,有几次宫妃到了甘露殿,也没有侍寝。

    紫苏有些困惑,却也不好询问,毕竟,皇帝并没有不召侍寝。她向太医询问了皇帝的身体状况,得到的回答是正在好转。她便以为是皇帝要想保重自己了,而且,恩科大考将至,阳玄颢也的确很忙。

    八月,恩科是头等大事。阳玄颢在议定考官时,提了一个想法。

    “将世族与寒族士分榜录取?”紫苏听赵全复述皇帝的话,听完就若有所思地总结了一句。

    “正是这个意思。”赵全低头回答。

    紫苏轻敲手边的扶几,皱眉思索,好一会儿才道“大臣们什么意见?”

    “参与议事的几位大臣都说兹事体,须从长计议,皇上说三日后再议。”

    紫苏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想来阳玄颢是一时心血来潮,竟然没有预先与朝臣通气,只怕更没有章程可言,同意的朝臣恐怕不会多。

    这样想了,紫苏便没有过问。阳玄颢同样没有想到要与母亲商量这件事,但是,显然有人并不乐于见到这样的情况,王素便是其之一。

    王家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没有世族的身份,但是,绝对没有哪一个世族敢轻慢王氏族人。

    从郑氏天的统治崩溃开始,至略有四百余年的时间处于征伐不止的战乱之,人们用“礼崩乐坏”形容当时的情况。王舆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作为郑氏帝裔,他没有参与争霸,反而开始整理至略的典籍辞章,并致力保存当时诸国的化,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这个行动,并且着手编写至略第一部编年通史,这部通史从至略的神话时期开始,一直到郑氏末代天自焚于帝宫。王舆没能够在生命终结前完成这个太过浩大的工程,他的三个儿与后代继续着他的志愿,保存典籍、记录史实、编写通史。花费了王氏四代的心血才完成,而王氏并不富裕的家资此时也已耗尽。为了生存,王氏弟开始了漫长的献书历程,,但是,对于各国君主来说,征伐兼并才最重要的事情,无人理会他们。几经波折,燕君接纳王氏,并给予资助,随后,王氏开办燕云书阁,开阁授业,首创有教无类的精神,燕国因此得到了更多的人才,到燕昭君时,燕国已是最强大的国家,燕昭君逝后,继位的燕君姬素哲统一至略,建立了圣清皇朝。

    王氏没有接受圣清皇朝的封赏,继续开办书阁,但是,也未禁止弟入仕,圣祖皇帝建太学,以王氏宗主为首任太学监,并在王氏家祠亲书“万世师表”、“儒范大宗”的两块匾额。元宁皇朝同样对王氏倍为推崇。这样的王家可以说是至略第一清贵家门。

    王家在士的影响力是无人可及的,但是,也正是因此,王家对朝政一直表现得很超然,从未涉入朝的争夺。当然,王氏弟也有热衷于宦途的,也有想将经济世情当作抱负的,不过,大多数王家弟都只将入仕当作一种人生经历,并不热衷,三五年便请辞,回家继续清闲地与诗书辞章相伴。

    王素是将经济世情当作抱负的那一类,也是典型的王家弟,只是学以致用,造福百姓,后来他以帝师的身份任职右议政也是应有之义。

    因为这个身份,王素对恩科的事情是很敏感的,三十余年的官宦生涯,让他很难不明白阳玄颢的心思,更何况,他还是阳玄颢的太傅。

    他求见皇帝,问及恩科的事情,直截了当地问皇帝“陛下有此想法是否是因世族弟在及第士的人数越来越多?”

    元宁的恩科录取的人数是固定的,通过恩科却不一定能为官,还有礼部的铨试、吏部的戡合,但是,对于寒族弟来说,只有通过恩科才有机会为官,一展抱负。不过,元宁同样鼓励世族弟通过恩科入仕,而且,只要通过铨试都会给予实职。这样,相对地就令寒族弟失去了很多机会。

    其实从端宗朝开始,世族弟在录取士的比例就越来越高,端宗、仁宗都想过办法,但是,由于阻力太大,都未能付诸实行。

    王素知道这些事情,因此会如此问。

    “是的。”阳玄颢没有否认,“朕觉得世族弟有更多的入仕机会。”

    王素唯一的一丝侥幸也不复存在,他不得不再次给学生上堂历史课“陛下,世祖皇帝规定了未经科考不得任亲民官、言官,显宗皇帝又规定了,世族弟必须有两名正三品以上的官员推荐方可入仕,且推荐人须担责。世族弟举荐入仕的机会并不如您想像的多。”

    阳玄颢一愣,听听王素继续说“……这也是先帝没有坚持改革的原因。”

    “王相并不赞同朕昨日的想法?”阳玄颢沉默了一会儿,却如此问道。

    王素被这个问题一惊,半晌没有回答。

    “……陛下有此想法是朝廷之幸……”他只能如此含糊地说,却让阳玄颢笑了。

    “王相的意思朕懂了。”阳玄颢笑道,“朕知道那个想法不成熟,倒也没想立刻就实行,只是想让诸位大臣想想、议议。”

    王素这才松了口气,恩科关系甚大,稍有不慎便会怨声载道,一动不如一静,稳妥些总是好的。

    其实,王素对此事还有很多顾虑,只是,皇帝如此说了,他便不打算再说了。

    王素最后说道“陛下与诸臣议自然不错,也可请教太后娘娘。臣以为娘娘心亦方略。”

    阳玄颢微一扬眉,点头“是吗?朕会问母后娘娘的。”

    在召见朝臣前,阳玄颢去了慈和宫。

    “皇帝想如何分榜?”紫苏未置可否,先问他的想法。

    阳玄颢显然又重新想过了“朕想将录取的人数平分,寒族与世族各站一半。”

    紫苏依旧只是颌首,随后又道“考的士如何安排?”

    “自然还是如原来一般。”阳玄颢说得理所当然。

    紫苏看了儿一会儿,很肯定地摇头“若是如此,最后授官的肯定是世族弟居多!”见儿想说话,紫苏抬手阻止了“礼部铨试。首重身、言,世族弟本就容易得到上品的结果,吏部戡合就更不必说了,皇帝想让寒族士愤愤不平吗?”

  

第三十三章 长夜未央(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