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时代的战列舰——中华帝国北岳级[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7毫米鱼雷发S管5具。
建造时间及地点:1905年在朴次茅斯动工建造,次年完成,创造了战列舰建造周期最短的纪录。
此后,同型舰只均列入“无畏”级年该舰编入大舰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航速较慢,1916年日德兰海战前退出大舰队年在泰晤士河口执行近海巡逻任务年被拆除。此舰的问世开创了海军学术史上巨舰大Pa0的新时代。
“无畏”号的海试成功的消息使英国皇家海军在一夜之间超越了所有的海军强国,尤其是野心B0B0的德意志帝国,而包括后者的所有列强都开始惊恐的注视着这艘划时代的战列舰——它的火Pa0、动力以及防护能力,还有仅仅一年的建造周期,一个崭新的海军时代在一片叮当的铆枪声中开始了。
德国首条无畏级战列舰拿SaO级战列舰
在英国海军划时代的“无畏”号战舰出现之前,德国海军已经完成了从一支以岸防为主要任务的小型海防舰队向远洋海军转变的过程。当时德国海军拥有24艘战列舰(其中2艘德意志级在建),而且已经开始着手对1900年型的维切尔斯巴赫级战列舰进行改造工作,加强装甲防护。德国的战列舰就总T设计来说,与当时英国同时期的战列舰相差不大,区别在于,德国在军舰数目上处于劣势,因此特别侧重防护和生存能力,而英舰由于皇家海军“攻击至上”的传统,普遍侧重火力与速度,在装甲防护方面相对忽视——在稍后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也因此承受了更大损失。
1906年,德国和英国心照不宣的造舰竞赛已经差不多持续了6年,当年10月1日,“无畏”号战列舰完成了在加勒b海进行的海试。它的出现,加剧了英德之间新一轮的造舰竞赛,德国海军对这种革命X的现代化战舰的出现并非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全重型火Pa0构思的科学X和必要X,已经在一年多之前的日俄海战中得到证实。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海军在设计萨摩级战列舰时就采用了这种思路(后来因为日本财力不足,无法从英国进口所需数目的12英寸主Pa0,萨摩级混装了10英寸Pa0)。大型蒸汽轮机也已经在英国卡纳德公司的大西洋横渡邮船“卡罗尼亚”号上得到了成功的验证。而任何一种新技术,无论其设计初衷是什么,都必然会在军事领域中找到相应的地位。德国海军已经开始研究全重型火Pa0和蒸汽轮机在主力舰上的应用问题。但是,拥有大口径火Pa0和高航速的“无畏”号,彻底打破了英德军舰之间的微妙平衡,加快了德国对其大型主力舰更新换代的进程。德国对“无畏”号的回答就是拿SaO(Nassau)级战列舰,以及日后愈加白热化的造舰竞争。
在德国海军部的作战规划中,其主要战斗区域就在北海。德国海军的战略思想是,在战争爆发时,主力舰队将从威廉港、库克斯港和威廉皇帝运河(即基尔运河)出发进入北海,并在这里寻找战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袭击英国本土——以引诱英国派出巡洋舰队或战列舰分队拦截,而德国海军则以优势兵力歼灭之,从而逐步消耗其主力。据此构想,德国主力舰普遍放弃远程续航能力,而更加偏重战斗X能,其具T表现为牺牲战舰内部的燃料、补给品储存空间和乘员居住X,以节省的吨位用于加强装甲防护。由于德国不可能在主力舰数目上超过英国,因此只能在单舰生存能力和舰Pa0S击强度上动脑筋,这种设计思路也反映在德国第一代无畏舰——拿SaO级上。
德国海军1906年建造计划中的新战列舰原本是14000吨级、混装305毫米和240毫米主Pa0的旧式战列舰。但是由于“无畏”号的出现,德国海军部和船厂的工程师们紧急修改图纸,经过12次变更,最终定型为19000吨级、装备12门280毫米主Pa0(6座双联Pa0塔)的全新设计。
火Pa0
拿SaO级战列舰采用1907年设计的克虏伯11英寸45倍径SKL/45主Pa0,单Pa0重量其口径对外称为11英寸(279毫米),但实际口径为11.1英寸(283毫米),虽然小于“无畏”号的12英寸主Pa0,但b英国海军的舰Pa0S速快,达到3发/分钟(b“无畏”号主Pa0S速快1倍口初速为844米/秒,主要发S302公斤穿甲弹,S管寿命为210发。火Pa0S程在发S角等于20o时为18900米,在10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英国的11英寸装甲。在发SPa0弹时同时使用两部分发S药——前装的丝绸药包和后装的h铜发S药筒,后者可以提高发S时的闭气作用。
主Pa0Pa0塔为埃森的克虏伯公司和日耳曼锻铁公司生产,然后经铁路运到船厂吊装,依靠自身重量安装在底座上塔重量为394吨,主Pa0俯仰角为6o~20o。与“无畏”号的Ye压驱动方式不同,拿SaO级的Pa0塔旋转装置使用电力驱动,艏艉Pa0塔的S界为150o~150o,舷侧Pa0塔为80o~80o。在非装弹情况下,Pa0塔转速约为4o/秒。每门火Pa0储备75发Pa0弹。扬弹装置也为电力驱动,有装甲防护,从库中提升Pa0弹的速度为分钟。
拿SaO级的副Pa0为12门5.9英寸(150毫米左右舷各6门,Pa0塔S界为150o~150o,俯仰角为7o~20o。副Pa0主要用于在近战中防御装甲防护较弱的巡洋舰或驱逐舰等轻型舰只。这种主/副Pa0搭配的思想和混装口径主Pa0之间本质X的区别是,前一种方式,副Pa0用于防御;后一种方式,小口径主Pa0用于进攻。虽然该副Pa0宣称口径是150毫米,但实际口径为149.1毫米,发S45.3公斤穿甲弹,最大S程19400米,S速4~5发/分钟。
为了在海战中抵御鱼雷艇等小型战斗舰艇的袭击,拿SaO级还安装了16门88毫米Pa0,艏、艉、艏楼和艉楼各4门。该Pa0最大S程11,390米,使用22磅爆破弹,S速达15发/分钟,用以对抗相对小巧灵活的鱼雷艇绰绰有余。
与同时期其它各国的主力舰一样,拿SaO级也配备有水下鱼雷发S管,一共6具,使用450毫米施瓦茨科普夫(黑头)鱼雷。鱼雷发S管的位置是艏、艉中线上各1具,APa0塔和DPa0塔下方左右各1具。实战经验证明,庞大而笨重的战列舰、战列巡洋舰根本无法像小巧灵活的雷击舰那样迅速抢占有利阵势发S鱼雷,因此在一战结束后,各国海军的主力舰上基本取消了这种“无聊”的装备。
防护
拿SaO级使用克虏伯公司的表面渗碳y化装甲(KruppCemented),全舰装甲重量约5800吨,占排水量31.2%(“无畏”号占27.6%)。全舰装甲防护最强的地方是舷侧中部的装甲带,装甲厚度为300毫米,提供机舱和锅炉舱的防护。其次是主Pa0塔正、侧面和舰桥的指挥塔,为280毫米。为减轻重量,舷侧装甲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削减,至舰艏为203毫米,至舰艉为127毫米,整T较“无畏”号装甲平均厚2英寸左右。主装甲带上方和前后为203毫米舷侧装甲,水线以下为双层舰壳。由于在海战中弹道形状的影响,战舰舷侧中弹的概率和危险X要大于垂直方向,拿SaO级的甲板装甲厚度为50毫米,上敷设76~150毫米的但泽橡木和柚木甲板覆盖。
主Pa0Pa0塔和库的防护一向是战舰装甲布置的关键。拿SaO级使用的11英寸主Pa0塔一共分为6层,Pa0塔侧面、正面和底座装甲厚度均为280毫米塔底座构成280毫米的装甲防护圈,从第2层一直延伸到第4层,并与中部舷侧装甲带齐平,这里是Pa0塔的库,防护最为严密。装甲防护圈再向下方延伸的装甲厚度为178毫米,直到水密舱甲板塔的顶部装甲厚度为90毫米。
全舰纵向一共划分为19个水密隔舱,其中主舰T划分为17个水密舱,舰尾2个水密舱。各水密隔舱之间使用电气控制的林奈式水密门,在有战损的时候可以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将所有的水密隔舱门全部关闭。水密舱之间的隔板装甲厚度为200毫米,舱内配置水泵、消防系统、沙袋和其他损管设备。库内有消除火药粉尘的喷淋设备和紧急注水系统。舰底有金氏通海阀,在面临被俘、起火等危急情况下,可向各舱室内注水将舰T坐沉。
动力
在动力方面,“无畏”号的出现确实令德国人措手不及,由于尚未积累足够的使用经验,以稳健著称的德国人对大型蒸汽轮机没有十足的信心,所以拿SaO级仍旧采用老式的3缸三胀往复式蒸汽机,3轴3桨,设计输出功率为22000马力。拿SaO级第4艘“波森”号在丹麦波恩霍尔姆岛外海试航时,主机输出功率曾经达到了28190马力。全舰共有12台舒尔茨桑尼克罗夫特燃煤锅炉,布置在舰T中部的3个锅炉舱里,每台锅炉的蒸汽压力约15.75公斤/厘米2。到1915年,德国海军改为使用油煤混烧,也对拿SaO级的锅炉进行了改装,取消4台燃煤锅炉,改装6台燃油锅炉。拿SaO级的最高航速为19节,试航时曾达到较“无畏”号低2节)。舰上另外安装4台AEG和西门子柴油发电机,输出功率2800千瓦,用于舰内照明和电力驱动。
拿SaO级的载煤量为950吨,最多载煤量可达2,700吨,此外还可以装载200吨重油,用于喷洒在锅炉内助燃。该级舰续航能力为10节时9400海里(煤舱满载的情况下),16节时4,700海里,而以19节的高速连续航行的情况下,续航能力只有2800海里(低速状态与“无畏”号相差无几,高速时缩短2000海里左右)。
由于往复式蒸汽机在构造上不可克服的缺点,该级舰在以19节的最高速度行驶时,活塞和杠杆的连续往复运动将导致舰T发生剧烈颤动,势必影响火Pa0的瞄准度。德国海军虽然早就发现了这个缺点,但由于“无畏”号的突然出现和日耳曼民族一贯小心谨慎的保守X格,直到设计下一批赫尔格兰级战列舰时才决心换装蒸汽轮机。
与稍后竣工的日本河内级战列舰一样,拿SaO级安装了6座双联Pa0塔,艏艉各1座,两舷各安排2座塔编号以舰艏为APa0塔(德文称为“安东”,Anton),然后按照顺时针方向,右舷自前向后是B、CPa0塔(“布鲁诺”,Bruno和“恺撒”,Caesar),舰艉是DPa0塔(多拉,Dora),左舷自后向前是E、FPa0塔(埃米尔,Emil和腓特烈,Friedrich)。这种六边形的Pa0塔布置可谓别具一格,但它给拿SaO级带来的后果是灾难X的——在有限的甲板面积上要安排下6座Pa0塔,所以不得不加宽舰T,而舷侧Pa0塔的重量导致军舰在航行时左右摇摆幅度过大,“拿SaO”号在试航中就差点因风浪导致的横摇加剧而倾覆。另外,这种布置方式只能保证在每侧船舷方向同时有8门主Pa0S击,与“无畏”号没有区别,但主Pa0数量却b“无畏”号多出2门;在追击和撤退时,前后也只能有6门主Pa0同时开火,与“无畏”号相b依然无任何优势。所以这种主Pa0布置方式遭到多方诟病,被讥笑为“无用的蛇足”。
当时战舰的对海搜索主要依靠目视和光学仪器,为了在海战中加强观测能力,往往需要安装很高的桅杆。出于提高桅杆结构强度的考虑,威廉船厂的工程师研究过各种方案,其中有一个方案是采用美国海军战列舰刚刚换装的笼式舰桅,前后各1座(假如这种设计方式当真被德国海军采用,在1917年美国战列舰队抵达斯卡帕湾的时候,一旦双方联络发生问题,英美舰队之间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不过,德国海军最后还是选用了传统的单桅,其强度不如英国皇家海军使用的三脚桅。
后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在凡尔赛条约中规定解散德国海军,并没收其主力舰只抵充赔偿。当时相对老旧的拿SaO级和赫尔格兰级战列舰本不在引渡名单上,协约国允许德国海军保留这些战列舰,但在1919年6月21日,被引渡的德国主力舰队于斯卡帕湾集T自沉,协约国只得用拿SaO级和赫尔格兰级充数年11月5日,4艘拿SaO级战列舰从德国海军名单上除名,次年7月,“拿SaO”号被分配给日本,其余3艘赔偿给英国。日本引渡“拿SaO”号后,发现其舰况不理想,若进行现代化改装,需要花费高额费用,于是又将其卖给英国。最后4舰均在20年代初卖给船厂解T拆毁。
作为德国海军第一次建造无畏舰的尝试,拿SaO级战列舰可以认为是一种b较失败的设计,随着德、英之间造舰竞赛进入狂热状态,该舰很快便落后了。20世纪初的德国正处于科技发明的h金时代,在航空、化工、电力、机械等领域取得了无数重大发明成果——德国人的创新JiNg神令人叹服。但出于德意志民族严谨的X格,在新技术没有取得足够应用经验之前,决不贸然使用在悠关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这两种矛盾X格集于一身,也是拿SaO级设计失败的根源。使用蒸汽机是拿SaO级最大的败笔,其次就是Pa0塔布置,经过这些教训,德国海军在后续建造的赫尔格兰级战列舰上既采用了蒸汽轮机,也加大了长宽b。
但是,公平而论,拿SaO级还是能够T现德国海军在战略方面的一些优点。首先是其出sE的防护X能秉承了德国战舰抗损X能强的传统,其次是机械可靠X十分优秀。如拿SaO级的各个部门、机械和枪Pa0,在10多年运转中都始终表现出高度稳定X,没有发生过因C作原因导致的重大故障。而作为老舰,拿SaO级跟随装备蒸汽轮机的新战列舰一同参加日德兰海战,在锅炉和蒸汽机连续高速运转5天之后,竟连最普通的机械故障都没有发生,这与一战之前不断发生锅炉故障、蒸汽泄露和装甲板脱落等事故的英国皇家海军形成鲜明对b。
美国无畏舰的开创者——南卡罗来纳级
南卡罗来那级战列舰(SouthCarolinaclass):
南卡罗来那号(SouthCarolina)、密歇根号(Michigan)
标准排水量吨,长宽
主Pa04座305mm/45双联Pa0
轮机功率16,500马力最大速度
人员869人
南卡罗来那级战列舰是无畏时代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基本设计在1904年就已经提交了,主要因为议会没有通过预算而一直被搁置。
南卡上开创X的设计是背负式Pa0塔,其实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议会认为康尼狄格级和新罕布什尔级大约16,000吨的排水量已经很过分了,坚决拒绝在预算数额上做任何妥协,为了战列舰不至于断代,海军部不得不同意建造标准排水量两艘仅有16000吨的无畏舰,而这时已经是1907年了。
南卡的排水量仅仅b西班牙后来开工的西班牙级(14000吨左右)略大,而且锅炉烧煤,动力是三涨式蒸汽机航速只有18节,一副老旧的样子造成后来不得不被分配给美国海军的前无畏舰分队。不过南卡身上真正的闪光点是全中线配置的背负式主Pa0塔:2号、3号主Pa0塔分别在1号、4号Pa0塔的后上方布置,这是当时世界上从来没有的主Pa0布置方式。为了保证背负式Pa0塔能够真正发挥威力,设计者曾经在一艘浅水重Pa0舰上安装了背负式Pa0塔进行实弹S击试验。设计师亲自蹲在下方的主Pa0塔里面,上方的主Pa0塔开火,“当时1号Pa0塔内的人感觉自己的下巴都震掉了”。不过对于主Pa0的运转来说不构成严重g扰,经过改进和继续的试验,南卡正式采用了这一新型的Pa0塔布置方式。
这种主Pa0布局使南卡的舰长明显缩短,又为了减少排水量,设计者减少了锅炉的数量,导致航速下降为18节,还把3寸副Pa0的数量减少到最少,最后还削掉尾部的上甲板。
南卡是在严酷的预算限制下造出来的无畏舰,对其作战能力的发挥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后来海军据此争辩,终于使议会同意在下一级别——特拉华级的排水量上放宽限制,赠加到约22000吨。
不过南卡罗来纳级的外形我非常喜欢,紧凑而有效的设计对于后世的启发是非常有意义的,Copps同志很有想法。下图是南卡的舱室布置简图,来自于诺曼弗里德曼先生的绿宝书。BR是锅炉舱,ER是机舱,可见当时还没有锅炉舱和机舱交错排列以求避免一损俱损的思路。
美国的笼式桅杆原本是流行于欧洲,后来在美国主力舰上广泛采用。而且战斗桅杆已经变成了起重机的支柱,现在在这个支柱上端是探照灯,以后的设计还有三寸高SPa0,S界极好。
划时代的战列舰——中华帝国北岳级[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