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名士[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顾清妍知道他一片好心,笑了笑,也就不再多言,坐下来听教谕讲起了经义。
到了下午,传说中那几位江浙的名士眼看就要到访了,府学里的众位生员一个个都紧张起来。他们每人手边都放着厚厚一沓自己做的文章,想要到时候向这些大儒求教。不过,他们心中也明白,那几人要轮番讲课,留下来看文章的时间少之又少。如果是没有特殊的背景和才华,是很难在他们面前露个脸,给他们留下点印象的。
顾清妍心中也十分紧张。她从小在徐廉身旁,四书五经早已读熟,可如今要考科举,和当时为了打发时间读书很不一样。尤其是五经,在选择本经的时候,她并没有太多犹豫,就选了徐廉的本经《礼记》,可如今徐廉不在身边,府学里并没有精于《礼记》的先生,连选择《礼记》做本经的同学都寥寥无几,林逸恒算一个,自然这也是由于他算是徐廉半个关门弟子的缘故。另一个就是余瑨,顾清妍就算再走投无路,也不会想去向余瑨求教。所以,大部分时候,她只能和林逸恒私下讨论。 m.a
听说,今天下午府学请来的几位大儒,专攻的都是不同的本经。顾清妍隐约记得,方于彬的本经也是《礼记》,这就是当时他对徐廉特别关注,并收他为徒的原因之一。顾清妍一边翻阅自己写的文章一边想道,不管怎样,她今天下午一定要尽量争取向方于彬请教学问的机会。
众人正惴惴不安的在明伦堂里等待,外面由远及近传来了一阵脚步。顾清妍抬头往外看去,只见李教谕和几位身着官服的官员恭恭敬敬站在院中,而紧跟着走进来的,则是几名葛衣布袍的老人,那后来的几人虽然年纪都不小了,且高矮、容貌各异,却一个个都精神矍铄,目光明亮,只听他们在院中与那些官员们一一相见,一会儿说什么“知府大人别来无恙”,一会儿又有人道“何烦督学大人亲临”,顾清妍心中有点惊讶,也有点激动,都说江浙多才子,多高人名士,如今来了这么多官员,这几位老人绝对比她想象的来头更大。
果然,待他们几人一一进屋坐好,李教谕便提高声调介绍起来,他这个府学建了数十年,极少能一次请到这么多有名望的名儒高官。顾清妍在下面听着,张同芳,周孝成帝钦点的探花,官至吏部左侍郎,兼任太子詹事,资政大夫,正宏六年致仕;林悦,大周成立之初以乡荐入朝为官,做到国子监祭酒,掌管太学,正宏二年致仕,在家中整理古籍,写了不少经义注解的书帮助士子们学习四书五经,江浙一带的读书人争相传看;陈鼎、陆盛渊……都是大名鼎鼎,广受尊敬的人物。
最后一位,年纪比前面几人稍大一些,约有七十出头,一张瘦长的脸,面色白皙,目光炯炯有神,略带着些微笑,扫视着下面坐着的士子们。李教谕顿了一顿,道:“这一位,就是曾经大魁天下,在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任上致仕的方于彬方老大人。他所做的《朱子学论》,你们都读过罢……”
李教谕在前面说个不停,顾清妍却借机打量了一下这几个人。他们当年一个个都曾经在大周的官场上叱咤风云,在文坛也颇受推崇,可以说是名利双收,如今他们肯一起到府学来……这让顾清妍有点纳闷,难道真的是知府出面请来了他们?
她还没来得及细想,李教谕已经开始宣布下午的安排。就像先前说好的那样,他们会轮流讲一段经义,然后会在不同的学舍讲授自己的本经,修习不同本经的可以去不同的学舍听课,顺便将自己的文章也拿给这些老先生瞧瞧。
顾清妍心中一喜,因为和她一样选《礼记》做本经的人据她所知不上五个,这样一来,她的机会就大多了。
谁知,等那几人讲学完毕,她却发现,因为方于彬名气太大,很多人放弃了自己的本经,都来听方于彬讲《礼记》了,其实,听讲课是假,想让他批改文章才是这些人的目的。本来乡试中三场考试最重首场,首场又最重首篇,四书文比五经文更要紧。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四书文写的既平稳,又出色,这时候,能得到一点名师的指引就很重要了。
顾清妍和林逸恒被挤在后面,眼看余瑨双手呈上他的文章,道:“小生余瑨,拙作两篇,还请方老先生过目……”
林逸恒不屑一顾的撇撇嘴,道:“有什么了不起,不就仗着他爹是个翰林嘛?他肚子里那点墨水我还不清楚?都是些陈词滥调,走,清彦,咱们也让方先生看看咱们的文章去!”
第26章 名士[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