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梦境风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章 造纸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180年后桃花源里那群人是否先楚屈氏这支族人的子孙后代呢?

    nbsp不过,这还得首先来分析陶渊明在文中有没有说假,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nbsp陶渊明所做的这篇《桃花源记》并不是完全的纪实,但也绝非完全虚构。就此文的时间与地点来说,武陵山在现实中确实是存在的,文中“晋太元34;也是历史上真实的一段时期。

    nbsp一位着名的历史学家在《桃花源记旁证》中指出,《桃花源记》是:“寓意之文,亦纪实之文。它是在原型基础上的理想化的虚构,而并非是一篇毫无根据的文章。

    nbsp当年,陶渊明辞官后曾来此地隐居了很久,过起了一段田园隐居的美好生活时期。

    nbsp这里的流民历史底蕴非常深厚,在战国秦末及汉代的历代乱世中,深山老林都是各地流民的避乱之所。

    nbsp苏轼在《和桃花源诗序》中也说:“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时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尝意天壤之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nbsp他说陶渊明笔下“桃花源34;里这些人就是避及战乱之人的子孙。历史上时局动荡,战乱频发,类似避乱深山的民众数不胜数。乱世流民常会逃往山中避乱,躲在深山隐而不出,中原百姓成群逃进偏远南疆的大有人在。

    nbsp然而,大山深处亦非乐土。

    nbsp从各方面的资料中来推测,当年的陶渊明曾来过这里。那时,陶渊明刚刚辞去了官职,随后四处游历及至到了武陵山中隐居了很长一段时间。

    nbsp当时的天下不同现在,偏远地带人烟稀少,而武陵山脉地形复杂,奇山险峻深得陶渊明的偏爱。

    nbsp3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nbsp

第105章 造纸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