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常养生常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章 中医推荐夏季养生汤[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碗老火汤里的岭南夏日哲学:冬瓜薏米荷叶老鸭汤的养生智慧

    nbsp引子:当暑气漫过骑楼老街

    nbsp七月的广州,蝉鸣裹着潮湿的风掠过骑楼老街。老巷子里,阿婆们拎着菜篮穿梭于菜市场,竹篮里躺着墨绿的冬瓜、深褐的薏米,还有带着晨露的鲜荷叶——这些看似寻常的食材,即将在砂锅中完成一场奇妙的融合,化作驱散岭南湿热的养生良方。广东省中医院杨志敏教授团队深谙此地水土与人的微妙关系,将千年中医智慧融入家常汤品,成就这道既能慰藉味蕾,又能调和身心的冬瓜薏米荷叶老鸭汤。

    nbsp一、岭南湿热:镌刻在气候里的养生密码

    nbsp(一)氤氲天地间的湿热之气

    nbsp梅雨时节的岭南,仿佛被一张湿漉漉的巨幕笼罩。清晨推开窗,空气像掺了水的绸缎,粘腻地拂过脸颊;墙壁渗出细密的水珠,地板总泛着一层朦胧的水光。待雨过天晴,烈日又将积水蒸腾成滚滚热浪,与尚未消散的湿气交织,让人如同置身蒸笼。这种独特的34;桑拿天34;,是北回归线馈赠的气候印记,却也给当地人的身体带来重重考验。

    nbsp(二)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nbsp在湿热的持续侵袭下,身体开始出现各种34;小抗议34;。写字楼里的白领们总在午后陷入困乏,即便咖啡浓茶轮番上阵,仍难驱散头顶那团沉沉的迷雾;镜子里的脸庞油光满面,原本光洁的额头冒出小红疹,后背也时不时传来刺痒;餐桌上摆满珍馐佳肴,却总觉得嘴里发黏,食欲大减。这些看似零散的症状,在中医眼中,都是湿热盘踞体内的表现。

    nbsp(三)中医视角下的湿与热

    nbsp《黄帝内经》有言:34;湿气通于脾34;。在中医理论中,湿为阴邪,性黏滞、重浊,最易阻碍脾胃气机的运行。当湿气与夏季火热之气相遇,便如同热油泼入沸水中,形成缠绵难愈的湿热之证。岭南特殊的地理环境——近海多水、日照强烈,恰好为湿热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因此,祛湿清热不仅是养生需求,更是当地人顺应天时的生存智慧。

    nbsp二、四味食材的奇妙交响

    nbsp这碗凝聚着岭南智慧的养生汤,由冬瓜、薏米、荷叶、老鸭四位34;主角34;领衔,搭配生姜、陈皮两位34;配角34;,在砂锅中奏响一曲平衡阴阳的养生乐章。

    nbsp(一)冬瓜:夏日里的水润清道夫

    nbsp清晨菜市场的冬瓜堆,总泛着一层温润的光泽。这种含水量高达96%的瓜类,早在北魏《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被古人视为消暑佳品。中医认为,冬瓜味甘淡、性寒凉,归肺、大肠、膀胱经,是天然的34;水利专家34;。无论是晨起时浮肿的眼睑,还是久坐后发胀的双腿,都能在冬瓜的调理下逐渐恢复轻盈。更妙的是,这种清甜多汁的食材几乎零脂肪,让爱美人士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毫无负担。

    nbsp(二)薏米:穿越千年的祛湿使者

    nbsp打开古籍,薏米的身影随处可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赞它34;健脾益胃,补肺清热34;。这种形似珍珠的谷物,富含蛋白质、薏苡素等营养成分,是当之无愧的34;禾中明珠34;。它就像一位勤劳的清洁工,默默清理着脾胃中的湿气,帮助运化功能恢复正常。当薏米与冬瓜相遇,二者相辅相成,祛湿效果成倍提升,同时还赋予汤品独特的浓稠质感。

    nbsp(三)荷叶:池塘里的清凉精灵

    nbsp夏日的荷塘,荷叶田田,荷花亭亭。古人不仅陶醉于这抹绿意,更发现了荷叶的养生价值。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既能消暑化湿,又能升发清阳。现代研究表明,荷叶中的荷叶碱具有降脂减肥的功效,柠檬酸、苹果酸等成分则有助于调节血脂血压。当荷叶在汤中舒展,那股清新的草木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仿佛将一池荷塘的清凉都装进了碗里。

   &

第15章 中医推荐夏季养生汤[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