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常养生常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章 家有生姜,小病不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做法:nbsp生姜片冷水下锅,大火烧开。加入红糖和紫苏叶,转小火煮15分钟左右,滤去渣滓,趁热饮用。吃完螃蟹后来一杯,暖胃又安心。

    nbsp2.nbsp风寒初起的“小帮手”——生姜葱白饮

    nbsp适合情况:刚受凉,感觉怕冷、打喷嚏、流清鼻涕、头痛、身上有点酸痛时。

    nbsp材料:生姜3~4片,连须葱白6根(葱胡子保留,效果更好)。

    nbsp做法:生姜片冷水下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0分钟。加入葱白,关火,盖上盖子焖23分钟即可。趁热喝下,最好能喝到身体微微发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注意:nbsp出汗后注意避风保暖。此方适合风寒初期,如果感觉是风热感冒(喉咙痛、黄鼻涕、怕热)则不适合。或者用生姜煮一大锅水,稍凉后泡脚至微微出汗,也是驱寒的好方法。

    nbsp3.nbsp孕妈妈的“安心饮”——温和姜制品

    nbsp缓解孕吐:nbsp孕早期恶心反胃?生姜是公认的“止呕好物”。可以把姜做成温和的甜品,如姜撞奶;或者在炒菜时多放姜丝;泡一杯淡淡的姜枣茶(生姜2片+红枣23颗掰开去核)。

    nbsp外敷也有效:如果不喜欢姜的味道,可以将新鲜姜片贴在手腕内侧的内关穴或肚脐上方的中脘穴上,用透气胶布固定一段时间(注意皮肤是否敏感),也能起到温胃止呕的效果。

    nbsp温馨提示:生姜性温,孕期食用也不宜过量。如果孕吐非常剧烈,影响进食,务必及时寻求专业指导。

    nbsp四、nbsp中医智慧:生姜的外用妙法

    nbsp生姜的温热之力不仅可以通过吃进去发挥作用,外用也能带来舒适体验:

    nbsp隔姜灸: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保健方法。将新鲜姜片切成厚片,用针扎几个孔,放在特定的穴位(如肚脐、足三里等)上,再在姜片上放上点燃的艾柱。艾的热力透过姜片温和地渗透进皮肤和经络,起到温通经络、驱散寒湿、缓解身体某些部位冷痛不适的作用。常用于因受寒引起的腹部不适、关节酸痛、女性经期不适等。

    nbsp姜熨法:nbsp这是中医熨法的一种。将老姜(用量较大)切块或捣烂,加热(如用微波炉或蒸锅加热到温热不烫皮肤,约4050度),用布包裹起来,在受寒疼痛的部位(如肩颈、腰背、腹部)或穴位上轻轻来回熨烫。利用姜的热力和药性,温通局部气血,散寒止痛。特别适合着凉后的头痛、肌肉酸痛、风寒咳嗽初期。

    nbsp这些外用方法体现了中医“内病外治”的智慧,利用生姜的辛温发散之性,配合热力,从体表为身体注入暖流,驱散寒邪。

    nbsp五、nbsp食姜有道:适合自己最重要

    nbsp“夏吃姜”虽好,但绝非人人皆宜,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体质:

    nbsp这几类朋友要留意:

    nbsp平时就经常感觉口干舌燥、手心脚心发热、容易上火(长痘、口疮)的朋友(常说的阴虚体质)。

    nbsp感觉口苦口臭、舌苔又厚又黄腻、大便粘腻不爽的朋友(常说的湿热体质)。

    nbsp胃部本身比较敏感脆弱的朋友。

    nbsp变质生姜不能吃:腐烂的生姜会产生有害物质,对肝脏负担很大,务必丢弃。

    nbsp食姜时间有讲究:民间智慧说“早上吃姜,赛过参汤;晚上吃姜,似吃砒霜”。虽有些夸张,但有其道理。早晨吃姜,顺应阳气升发,能提神醒脾;晚上则宜养阴静养,吃姜可能影响睡眠或感觉燥热。所以日常保健,尽量把吃姜安排在白天,特别是早上。

    nbsp一块朴实的生姜,承载着千年的养生智慧。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炎热的季节,身体内部也需要一份温暖的守护。懂得运用生姜的“暖”,不是对抗炎热,而是寻求一种平衡之道——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守护脾胃的阳气,让身体在酷暑中依然保持活力与舒适。

    nbsp下次走进厨房,拿起那块黄澄澄的生姜时,不妨想想它蕴含的自然力量。无论是切几片入菜,泡一杯姜茶,还是尝试一次简单的姜灸外敷,都是与这份古老智慧连接的方式。让这味来自大地的温暖礼物,陪伴我们健康、安然地度过每一个夏天。用好厨房里的这块“宝”,健康其实就在一餐一饮的智慧选择之中。

    喜欢。

第26章 家有生姜,小病不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