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常养生常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 立秋后,厨房是最好的药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立秋过后,早晚凉意渐浓,阳光斜斜照进窗棂,却已失却了盛夏时的炽烈与直接。晨起推窗,忽觉喉间微微发紧,院中梧桐叶已零落,安静铺在青石井台边上。灶台旁的温度计,指针悄悄滑向“凉燥”一侧,厨房那方小小的天地,便悄然成了我们身体最可信赖的庇护所。

    nbsp厨房从来不只是烟火之地。灶台、瓦罐、砧板与菜刀,在四时流转中默默演化着最朴实而深刻的养生哲学。老辈人常言:“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这厨房里灶火升腾的暖意,食材朴素自然的滋养,岂非最贴近神明的慰藉?厨房这方寸之地,实则是我们安顿身心、应对自然节律变化最可靠的道场。

    nbsp古人早已深谙此理。《黄帝内经》开篇便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食饮有节”四字,何其精炼!厨房里的分寸与智慧,正是这“节”字最生动的注脚。宋代文豪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却能在颠沛流离中写出“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豁达。他的养生智慧,不正是藏在那清欢的寻常滋味里么?

    nbsp秋日厨房养生的第一要义,便是学会“润”。秋燥如隐形的风沙,悄然带走我们肌肤与脏腑的水分,口鼻干燥、咽痒咳嗽、皮肤紧绷,皆是其无声的提醒。此时厨房中那带着泥土气息的根茎果实,便成为润泽的良方。

    nbsp霜降后的白萝卜,滋味最是清甜平和。切萝卜时,那股子冲鼻的辛辣,正是它所含的芥子油在悄然挥发,此物有助宣通肺气、化除积滞。老辈人说:“秋后萝卜赛人参”,这是岁月沉淀的智慧。最简单的莫过于一道“腌渍爽脆萝卜”:白萝卜去皮切薄片,只需薄盐稍渍片刻,逼出些许生涩水气,再用凉开水冲净,拌入少许白糖、米醋,最后淋上几滴清亮的芝麻油。这道小菜爽脆清口,早晨佐粥,能唤醒沉睡一夜的脾胃,带来一日的清爽开怀。

    nbsp梨子则是秋燥最温柔的克星。它甘润多汁,能润肺清心,化解喉咙间挥之不去的干痒。古方“秋梨膏”早已闻名遐迩,家中自制“一盏烟雨江南”蒸梨亦简便而滋养:选饱满秋梨一枚,顶部切开,小心挖去核心,填入晶莹的冰糖两三粒、饱满的枸杞五六颗、银耳碎少许,若有些许川贝粉则更添药效。合盖置于碗中,隔水清蒸,待梨肉软糯透明即可。揭开碗盖,水汽氤氲间,梨的清香弥漫开来,趁温热缓缓食下,那温润清甜由喉入肺,是秋夜最熨帖的慰藉。

    nbsp秋意深浓时,厨房的使命便悄然由“润”转向“收”。夏日里我们汗流浃背,气血如奔腾溪流;秋风一起,身体自然要收敛能量,如同树木将精华藏于根茎,以备冬藏。此时若不懂收敛,一味发散,便容易感到虚乏无力,手脚也常觉冰凉。

    nbsp山药是此时厨房中默默无闻的守护者。它色白入肺,味甘入脾,质黏稠而性平和,既能滋养肺阴,又能固护脾胃之气,将散逸的能量缓缓收回、稳稳守住。清晨一碗“金玉满堂”山药小米粥最为相宜:小米淘净浸泡,铁棍山药去皮切成小丁,与小米同入砂锅,添足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熬,待米粒开花、山药软糯,粥汤变得稠滑温润即可关火。无需加糖,粥的本味自有清甜。清晨一碗热粥下肚,温热的暖流从胃部蔓延开来,唤醒沉睡的肢体,那种被妥帖包裹的安稳感,正是脾胃之气得以敛藏的信号。

    nbsp秋日收敛,脾胃是根本,需格外珍重。此时厨房里那些朴实温和、能缓缓滋养中焦的谷物根茎,便是最好的选择。

    nbsp南瓜是秋日厨房里最温暖的一抹亮色。其色金黄如暖阳,其味甘甜似蜜糖,性温而平,能补中益气。最令人舒心的莫过于一锅“福寿绵长”南瓜小米羹:老南瓜去皮去瓤,切成厚片蒸至软烂,捣成细腻的泥。小米粥熬至浓稠时,缓缓加入南瓜泥,轻轻搅拌融合。无需额外加糖,南瓜天然的甘甜已足够醇厚。这碗羹色泽金黄诱人,质地绵密顺滑,温润地抚慰着忙碌了一天的脾胃,给

第28章 立秋后,厨房是最好的药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