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炮灰NPC的职业修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赵太师生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祖高皇帝也驾崩了,太宗皇帝就顺理成章成了大齐的第二代皇帝。

    nbsp但是他接手的是个烂摊子,长年征战下的大齐几乎国力耗尽,民不聊生。

    nbsp于是太宗皇帝一头扎进休养生息的伟大事业中去,早就把养马人赵爸忘了!

    nbsp再说赵爸——因为马养的好,在军队里又立了几次军功,便脱离奴籍,挣了一个上造的爵位。

    nbsp停战后,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南方鱼米之乡开荒当地主,而是在即墨城郊落户,当了个司门小吏,买了很小的房子,娶了好人家的姑娘,生下三个儿子——

    nbsp赵爸很有远见卓识,深谙知识能改变命运,于是他竭尽全力请了名师,在能力范围内给三个儿子最好的教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赵太师在一小段回忆录里写,他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冬天没钱买炭取暖,一家人就挤在一个炕上,盖上棉被互相取暖,因为太冷,父亲给他们请的老师不肯来讲课了。

    nbsp为了不耽误他们兄弟的学业,下班后,他父亲就换上布衣,装扮成卖炭人,亲自上山伐薪烧炭。

    nbsp烧出来的炭大多卖了,只留下够老师讲课时用的量。

    nbsp当时他们兄弟还小,每天冻得手脚生疮,因为一上课就能考炭盆,所以对学习这件事非常向往,天天都盼着老师来,逐渐喜欢上了读书。

    nbsp长成小小少年后,兄弟三人就自己上山伐薪烧炭,贴补家用。

    nbsp卖炭人里有好多同龄人,干活空余,赵家兄弟热情地充当小老师,拿树枝在地上写字,教他们识字写字。

    nbsp太师最后感慨:穷人不识字,连官府贴出来的榜文都看不懂。朝廷补偿农耕的政策被各级官员随意更改,最后落实下来的都没有十之一二!

    nbsp博灵均心里暗暗竖起大拇指——这都敢写,不怕言官给扣个杀头掉脑袋的罪名?

    nbsp转念一想,估计大多数言官都没耐心精读这砖头厚的着作,就算有,可能也是一目十行。

    nbsp不过也保不齐呀!

    nbsp他把那一页折了一角,继续看下去。

    nbsp赵太师还写过一段回忆——他十四岁考上即墨学馆时,因为没有上课穿的锦袍和靴子,躲在家里暗暗抹泪。

    nbsp他父亲看到了,没说什么,默默出了门。

    nbsp晚上吃饭时,就有人来撵他们走,说房子已经被他父亲卖了。

    nbsp当时盛夏,一家四口背着行李去街上过夜。

    nbsp第二天他父亲给他买了一身衣服,又做了一身衣服。

    nbsp赵迁如愿上了学馆。

    nbsp代价是房子没了,一家人借宿在父亲同事的柴房里,他娘天不亮就起来给人家喂牲口,扫撒庭院,看孩子,做早饭。

    nbsp他们兄弟都在长身体,吃的特别多,房租看心情给,父亲的同事倒是浑不在意,同事的老妈和夫人却常常甩脸色。

    nbsp为避免冲突,只要父亲不在家,他们兄弟就躲出去玩儿,逐渐发现了赚钱的门道——冬天可以伐薪烧炭,夏天可以下河捞鱼、捞虾,开春时鱼最贵,一条开河鱼能卖十文钱,有一次他们捕了一只老鳖,卖出了一百文钱的天价……

    nbsp生活不那么拮据了,一家人就搬离柴房,去城郊租了土房。

    nbsp那地方离学馆很远,赵迁每天四更起床,一路小跑着去上学,从来没迟到过。

    nbsp他自嘲自己脚力非凡,都是从那时候练的。

    nbsp家里只能供起他一个,他就晚上回来把白天学的知识教给两个弟弟。

    nbsp后来赶上士族崛起,国家开始通过小范围考试遴选官员,他们三兄弟去试了一下,一试就中,特别是赵迁,直接被选到御史大夫身边工作……

    nbsp赵太师心中惭愧,他以为老师教的知识都掌握了,回去教给弟弟们,效果却打了折扣,看来自己不是个好老师!

    nbsp博灵均叹了口气——这可真不怨赵太师,学生的智商参差不齐,一个老师教出来:有的考上了清华,有的烤上了山药,谁也莫得办法呀!

    nbsp看了一下午,他对自己这个老师,有点儿佩服了!

    nbsp不过还得好好观察一下!

    喜欢。

第四十四章 赵太师生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