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章 薛涛:诗笺上的大唐风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快乐与忧愁。他们的爱情,宛如一首悠扬美妙的乐章,在浣花溪畔奏响了最为动人的旋律。

    nbsp薛涛为元稹写下了许多饱含深情的诗作,如《池上双凫》:“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nbsp。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nbsp。”诗中描绘了两只水鸟在池塘中双宿双飞、孵卵育雏的温馨美好场景,借此表达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与执着追求。元稹也被薛涛的才情与深情深深打动,为她写下了诸多赞美之词。

    nbsp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得令人惋惜。三个月后,元稹因公务在身,不得不离开蜀地,前往洛阳。分别的那一刻,薛涛泪流满面,她紧紧握住元稹的手,仿佛一旦松开,就会永远失去他。元稹同样依依不舍,他信誓旦旦地承诺会回来迎娶薛涛,让她耐心等待。

    nbsp薛涛选择相信元稹的承诺,此后,她每天都在无尽的期盼中度过。她守在浣花溪畔,看着溪水缓缓流淌,见证着花开花落,心中满是思念与期待。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元稹这一去,竟如同黄鹤一去不复返。

    nbsp元稹回到洛阳后,很快便深陷官场的纷争与应酬之中,难以自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距离的拉长,他与薛涛之间的感情逐渐被冲淡。他开始与其他女子交往,渐渐将自己对薛涛的承诺抛诸脑后。

    nbsp当薛涛得知元稹变心的消息时,她的心瞬间碎成无数片。她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整日以泪洗面,沉浸在痛苦之中。她不明白,曾经那般美好的爱情,为何如此脆弱,经不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nbsp不过,薛涛并未被爱情的挫折彻底击垮。她深知,生活还要继续,不能一直沉溺于痛苦的深渊。于是,她擦干眼泪,重新拿起笔,用诗歌治愈内心的伤痛,也通过文字写下对世事更加深刻的感悟。她的笔触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而是转向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入思考,诗作中也多了几分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从容。

    nbsp暮年超脱,诗韵流芳

    nbsp随着时光的悄然流逝,薛涛渐渐步入暮年。她离开了生活许久的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并在此筑起吟诗楼。在这里,她身着女冠服,潜心钻研书法,与众多名士相互唱和、往来交流。晚年的薛涛,对世间万物看得愈发透彻。她不再追逐名利,也不再执着于爱情,而是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诗词创作和书法研究之中。此时,她的诗作风格发生了巨大转变,不再是年轻时的婉约细腻,而是增添了一份豁达超脱的韵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当时的成都,虽地处西南,却依旧是大唐繁华之地。并且,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处于唐朝西部,与吐蕃、南诏时有战事发生。文宗大和四年,李德裕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次年建成筹边楼,此楼主要用于了望敌情、谋划边防事务。薛涛登上筹边楼,极目远眺,眼前的景象和边疆局势,以及民生疾苦,触动了她的心弦。她挥笔写下《筹边楼》:“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诗的前两句,以豪迈的笔触描绘出筹边楼高耸入云,从楼中八窗望去,视野开阔,秋日景色尽收眼底,其雄伟气势足以震慑西川四十州,展现出宏大的视野与格局;后两句则笔锋陡然一转,直言不讳地指出战争和社会动乱的真正根源在于军官对边地民族“土特产”的贪婪,既表达了对李德裕远见卓识的称赞,也对将帅们提出了恳切的劝诫。这首诗立意高远,寄意深远,充分展现出薛涛非凡的见识、独到的眼光和豁达的气度,令无数男子都为之钦佩、自愧不如。

    nbsp大约在大和六年夏,薛涛在碧鸡坊的吟诗楼中悄然离世。她的离去,宛如一颗流星划过深邃的夜空,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永恒不灭的光芒。次年,段文昌为她撰写墓志铭,墓碑上镌刻着“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铭记着她传奇的一生。

    nbsp遗迹寻芳,千年追思

    nbsp薛涛离世后,后人对她的追思之情从未消减。在成都及其他地方,诸多纪念她的遗迹、名胜纷纷涌现,成为人们缅怀这位奇女子的精神寄托之所。

    nbsp望江楼公园:诗魂永驻的圣地

    nbsp在成都东门外的锦江河畔,望江楼公园是纪念薛涛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园内,崇丽阁巍峨耸立,它又名“望江楼”,三重飞檐翘角,朱柱碧瓦,琉璃脊饰精美绝伦,远远望去,宛如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贵妇,优雅地临江而立,尽显典雅庄重之美。阁上有一副令人拍案叫绝的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百余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绞尽脑汁,尝试对出下联,却始终难以找到完美契合之句,这也为望江楼增添了几分神秘莫测的色彩。当人们站在阁中,眺望锦江,仿佛能够穿越千年时光隧道,看到薛涛当年在此吟诗作画、与友人吟诗作对的身影。

    nbsp薛涛井是园内另一处重要遗迹。井水清澈透明,一眼见底,相传薛涛曾在此汲水制作薛涛笺。虽然如今已难以确切考证这是否就是当年的那口井,但围绕它的传说却代代相传,从未间断。据说,薛涛制作笺纸时,会用此井水浸泡芙蓉皮,再加入特殊的植物染料,经过一系列工序,才染出色彩斑斓、细腻柔美的薛涛笺。如今,井边立着石碑,上面镌刻着“薛涛井”三个大字,遒劲有力。游人来到此处,总会停下脚步,驻足观望,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象着千年前那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在此劳作的场景。

    nbsp吟诗楼是仿照薛涛当年在碧鸡坊的吟诗楼所建,曲栏回廊环绕,竹影婆娑摇曳,充满诗意。楼内陈列着薛涛的诗作、书法作品,以及与她相关的史料、文物。在这里,人们可以静下心来,细细欣赏她的诗词,用心感受她的才情与心境。每到节假日,吟诗楼还会举办诗词朗诵会、书法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众多诗词爱好者汇聚于此,以诗会友,传承薛涛留下的诗韵文脉。

    nbsp浣花溪:诗意栖居的印记

    nbsp浣花溪虽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与变迁,但至今仍保留着几分当年的清幽与诗意。如今的浣花溪公园,已成为成都市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园内,溪水蜿蜒曲折,潺潺流淌;绿树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繁花争奇斗艳,五彩斑斓。沿着溪边悠闲漫步,还能看到一些与薛涛相关的景观小品,如刻有她诗句的石碑、以她为原型塑造的雕塑等。这些景观与自然景色完美融合,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薛涛当年在此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某个静谧的午后,坐在溪边的长椅上,微风轻拂面庞,耳畔似乎还能隐隐传来薛涛吟诗的声音,让人不禁沉浸在对历史的回忆之中,思绪万千。

    nbsp薛涛墓:永恒的缅怀

    nbsp薛涛墓位于望江楼公园内,墓冢虽不大,却庄严肃穆,给人一种宁静之感。墓前立着石碑,上面详细刻着薛涛的生平简介,向人们诉说着她传奇的一生。每逢清明时节,总会有许多人专程前来祭扫,他们献上鲜花,表达对这位才女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墓冢四周,种植着薛涛生前喜爱的竹子和枇杷树。竹子挺拔青翠,四季常青,象征着她高洁的品格;枇杷树则在春夏之交时,结满金黄的果实,仿佛在延续着她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在这里,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安详,仿佛薛涛从未真正离去,只是在此静静地安睡,守护着这片她深深眷恋的土地。

    nbsp除了成都,在其他一些地方,也有与薛涛相关的纪念场所。虽然这些地方或许不如成都的遗迹那般闻名遐迩,但同样承载着人们对薛涛的深切追思。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薛涛凭借其卓越非凡的才情、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独特迷人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她的诗词、她的故事,以及那些纪念她的遗迹、名胜,共同绘就了一部鲜活生动的历史画卷,让后人得以穿越时空的阻隔,领略这位大唐奇女子的绝代风华。每当人们走进这些充满诗意与历史韵味的地方,触摸着岁月留下的痕迹,心中都会涌起对薛涛的无限敬意。她的诗韵风华,也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寻充满诗意的美好人生。

    喜欢。

第119章 薛涛:诗笺上的大唐风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