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逐鹿北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重阳诗会(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颜之推念完,身旁的魏收和李德林都忍不住点头。

    nbsp同一首诗,不同的场景,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nbsp就像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赠花卿》:此曲本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nbsp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

    nbsp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nbsp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谓作得恰到好处。

    nbsp而高顺这首赤壁赋,突出的却是铜雀台,表达了一种感慨,和“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nbsp怀古伤今,立意高深,难怪两位歌女争抢,这首诗确实是难得的佳作,让三人有些为难。

    nbsp二人都想争这首诗,颜之推和李德林都看向魏收,魏收沉吟片刻,抬手召唤另一名歌女。

    nbsp“你过来,这首诗你来唱!”

    nbsp两位歌女脸色微变,但也不敢说什么,反观那位歌女有些迟疑,这让三人都有些奇怪。

    nbsp“怎么?你不愿意?”

    nbsp那位歌女犹豫片刻,默默地把手里的诗递给三人,李德林接过一看,不由得沉默了。

    nbsp颜之推见他不做声,直接拿过他手中的纸,吟诵出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nbsp这首诗,可谓是道尽了思乡之情,人们听见这四句诗,脑海里都会浮现出画面。

    nbsp这首诗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nbsp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nbsp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nbsp“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不知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nbsp又是一首立意高深的好诗,还让在场一些文人感同身受,潸然落泪。

    nbsp既然是思乡,那么作者一定不是本地人,颜之推不由得看向落款:兰陵笑笑生。

    nbsp“原来是兰陵之人,难怪会有如此悲情。”

    nbsp“兰陵?这首诗也是兰陵笑笑生的!”

    nbsp李德林此时正品味那首赤壁赋,两首诗可谓是不相伯仲,他正在对比谁的更好。

    nbsp结果惊讶的发现,这两首诗作者竟然是同一人,魏收此时也睁开了眼睛,好像之前一直在沉睡一般。

    nbsp“好一个兰陵笑笑生,不错,不错。”

    nbsp一直没说话的魏收,此时终于开口了,表达出自己的认可,所有文人都在暗自猜测,这个兰陵笑笑生到底是何方神圣。

    nbsp然而就在这时,一位歌女突然激动起来,举起手里的诗道:“这一首也是兰陵笑笑生所作!”

    nbsp“哦?读来听听。”

    nbsp魏收对高顺的作品很期待,直接让歌女诵读,于是歌女诵读了那首写美人的诗。

    nbsp三人听了点点头,这首诗立意不如前两首,但确有古风,而且词藻华美,很是应景。

    nbsp殊不知这首诗并没有写完,还有下半阙,只不过下半阙曲风突变,有些煞风景。

    nbsp“好啊,好啊,美人,重阳,铜雀台,如此才情,老夫都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见一见这位兰陵笑笑生了!”

    nbsp魏收如此看好高顺,这让高顺受宠若惊,他写三首是为了以防万一,虽然想出名,却不想让这些大人物盯上。

    nbsp可是事情的发展,好像出乎了他的意料,这三首诗威力太大了,让所有人都注意到了他。

    nbsp高顺心思急转,忽然在小荷耳边耳语道:“一会儿我把诗词准备好,我离开,你留下。

    nbsp如果他人问起,你就说我突然有事,注意,绝对不能说我的身份,就说我是兰陵学子,到邺城求学即可。”

    nbsp小荷闻言很是不解,但高顺已经开始背诗

第7章 重阳诗会(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