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迭代升级11:光速驱动技术[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还不足以支撑持续的空间扭曲。
nbsp他立刻调整晶体的排列方式,将环形轨道改造成螺旋状,让空间谐振晶体形成“压缩扩张再压缩”的连续波段。当第二组实验开始时,合金片的速度突破了200倍音速,激波的颜色变成了纯白色,轨道周围的重力场出现了异常波动——放在轨道旁的钢笔,竟自行悬浮了起来。
nbsp“重力场干扰是必然的。”薛逸辰调出重力监测数据,数据显示,空间压缩时会产生短暂的反重力场,这意味着未来的光速驱动飞行器,或许能摆脱地心引力的束缚,直接在大气层内实现太空跳跃。这个发现让他精神一振,连忙在虚拟笔记上写下:“需在驱动系统中加入重力补偿模块,避免乘员因失重昏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实验室外传来敲门声,是孤狼军团的首席科学家林教授。这位白色的长发直达腰间的极品美女,捧着一叠厚厚的资料,脸上带着难掩的激动:“BOSS,7代机的改进方案出来了,我们尝试用反物质引擎提升推力,可速度最多只能达到35倍音速……”
nbsp薛逸辰将全息投影转向她,合金片突破200倍音速的画面让林教授瞬间失语。“林教授,您看这个。”他放大空间压缩驱动的原理模型,“与其死磕引擎推力,不如换个思路——让空间带着飞行器跑。”
nbsp林教授的手指在模型上颤抖,金丝边眼镜后的眼睛亮得惊人:“这是……空间压缩理论?我以为这至少要到3级文明才能实现!”她翻出资料中的公式,与投影中的数据对比,突然拍了下大腿,“难怪!我们一直纠结于‘推动物体,却没想过‘推动空间,这简直是……是开辟了新的赛道!”
nbsp薛逸辰笑了笑,将螺旋轨道的设计图复制到林教授的终端里:“这只是亚光速阶段的验证,距离光速还有很远。但我想,这个方向是对的。”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等技术成熟,就交给您的团队推广,让全华夏的飞行器都能用上空间压缩驱动——7代机该退休了,我们该造能摸到光速门槛的‘星舰了。”
nbsp林教授紧紧攥着终端,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她知道,这意味着华夏的航空工业将迎来颠覆性的变革:机场不再需要长长的跑道,飞行器可以垂直起降;洲际旅行不再需要护照,空间跳跃能让北京到纽约的时间缩短到30秒;甚至连航天发射都能省去巨额成本,直接用空间压缩突破大气层。
nbsp实验还在继续。当合金片的速度达到500倍音速时,环形轨道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空间谐振晶体出现了细微的裂纹——这是材料强度的极限。薛逸辰立刻终止实验,看着晶体裂纹中渗出的蓝色光雾,眉头微微蹙起:“还需要更坚韧的材料,或许……可以尝试融合MAX材料。”
nbsp这个念头刚冒出来,科技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空间压缩驱动与暗物质技术的潜在关联,建议保留交叉研究通道。”
nbsp薛逸辰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一顿。他看着角落里的暗物质储备模块,又看了看眼前的螺旋轨道,突然明白,科技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暗物质开发能为光速驱动提供能量,光速驱动能为暗物质的应用提供载体,两者终将在某个节点交汇,共同推着华夏文明迈过2.12级的门槛。
nbsp夕阳透过实验室的舷窗照进来,将螺旋轨道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通往星空的阶梯。薛逸辰关掉全息投影,准备开始新一轮的材料测试,林教授带着设计图的脚步声已经远去,走廊里传来他激动的呼喊:“通知各部门,紧急会议!我们要造星舰了!”
nbsp他知道,这只是光速驱动技术的第一步。材料的瓶颈、能量的供给、空间跳跃的导航……还有无数难题在等着攻克。但当他再次看向那枚突破200倍音速的合金片时,冰蓝色的眼瞳里,已经映出了华夏飞行器穿梭在星际间的影子。
喜欢。
第295章 迭代升级11:光速驱动技术[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