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分一杯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蜂窝煤以原煤为主要原料,混合黄土、水等辅料,经搅拌、压制而成的人工成型煤,因呈圆柱形且表面有多个通孔(类似蜂窝)而得名。
nbsp原煤与蜂窝煤相比的话,除了减少刺鼻性气味,主要体现在燃烧效率和使用体验上,更适合于民用之上!
nbsp当一个物品成为民众都不可或缺之物时,那么他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盐铁要国家专营,或许不久的将来,煤将与盐铁并论!
nbsp……
nbsp接下来的几日,潞州城外的山道上多了一行特殊的队伍。杨骏身着短打,脚蹬麻鞋,与几个经验老到的窑工走在最前,手里握着铁锤与罗盘,时而敲击山壁查看煤质,时而俯身收集煤块比对成色。李筠则派了一队亲兵护卫,自己也常抽出空来,换上便服一同前往。
nbsp“杨大人,您瞧这块煤石,乌黑发亮,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老窑工小心翼翼地举起它,轻轻晃动,那煤块仿佛吸收了周遭所有的光线,熠熠生辉。他接着说:“您摸摸看,这比山脚下那些普通的‘石炭要坚实许多,敲开来,断面平滑如镜,想来燃烧起来也更为持久。”
nbsp杨骏闻言,缓缓接过煤块,指尖轻轻划过其表面,细腻的粉末随之滑落,色泽宛若上好的墨汁,带着几分文人墨客案头的雅致。
nbsp“此物名为‘墨石炭,其内含硫极少,点燃后烟雾寥寥,实为制作蜂窝煤的上乘之选。”
nbsp他转头对李筠道,“节帅,就先挖这里的煤炭,专门将原煤制成蜂窝煤,再用牛车运往各地——这样既方便运输,又能统一把控质量。”
nbsp李筠望着山坡上裸露的煤层,像一条黑色的巨龙蜿蜒在黄土之间,忽然道:“老夫原以为煤炭能省些木炭就不错了,没想到还能做出这般精细的文章。”
nbsp回到营中,杨骏便一头扎进了临时辟出的“匠坊”。十几个铁匠、窑工围在石桌旁,桌上堆满了黄土、煤粉和各式各样的模具。杨骏正拿着一根削尖的木棍,在刚压制成型的煤饼上扎孔:“孔要均匀,十二孔最好,既能引风,又不至于散了形状。”
nbsp老窑工试着用木模压制煤饼,却总在脱模时碎裂。杨骏见状,取过一碗水,往黄土与煤粉的混合物里加了些:“水不能多,能捏成团不散就行;黄土比例要占三成,既是黏合剂,也能让火苗更稳。”
nbsp……
nbsp三日后,第一块蜂窝煤在匠坊的泥地上诞生了。圆柱形的煤饼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十二个通孔,像一只小巧的蜂巢。杨骏将它放进新砌的煤炉里,引燃后,蓝色的火苗顺着通孔往上蹿,果然比原煤燃烧得更旺,烟却淡了许多。
nbsp“妙啊!”李筠恰好走进来,见炉上的水壶很快便冒出了热气,不禁抚掌,“这火苗聚在一处,比散烧原煤省了一半的量!”
第二百九十六章 分一杯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