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秦逸飞官场之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5章 金牌节目主持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冯兰江的玉兰斋糕点厂,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手工作坊。冯丙纶开的冯氏食品厂才是真正的工厂。

    nbsp冯氏食品厂不仅有生产车间、包装车间、还有销售部、直营店和专门从事糕点运输的两辆箱式货车,雇佣了近百个工人。

    nbsp过去,冯兰江一年也不过生产销售糕点几千斤。现在冯氏食品厂一年生产销售的糕点蜜饯一千多吨。京城、冀北各大超市里,既有冯氏生产的“玉兰斋”传统糕点和果脯专柜,又有冯氏生产的“稻香居”新式糕点和果脯专柜,产销两旺。

    nbsp近几年,随着旅游热兴起,冯丙纶又搭上了旅游这趟班车。

    nbsp冯氏生产的糕点蜜饯,被旅游局列为京城特产之一,在八达岭、十三陵、香山、颐和园等几十个旅游商店里都有出售。

    nbsp由于冯氏糕点蜜饯包装精美,价格公平,很适合游客回家之后用来馈赠亲朋好友的赠品,这两年旅游板块的销售量增长非常快,已经占到了冯氏总销售量的三分之一。

    nbsp冯氏每年生产几十万斤蜜饯果脯,当然需要收购大量的鲜果。

    nbsp冯丙纶在收购水果的时候,同样质量的水果,甜水峪村民卖的价格总比外村的要高上几分。雇佣工人,他不仅优先雇佣本村的,付的工钱还比去外村或去县城打工高上那么十块八块的。

    nbsp老百姓眼窝子浅,禁不起冯丙纶仨瓜俩枣的好处,甜水峪的村民都说冯丙纶好。

    nbsp上午,姜丽华走访的大多是一些老人和年轻妇女。

    nbsp他们或者像唐三蛟一样失去了劳动能力,或者身边有离不开手、甚至需要哺乳的娃娃。

    nbsp然而,他们却不像唐三蛟那样热心村子里的事儿。问他们谁适合担任甜水峪支书,竟有一半人说不知道,让姜丽华去问他们的儿子或者她们的丈夫。

    nbsp中午正是在地里劳作的青壮年回家吃饭的时候,姜丽华顾不上顾不上吃饭喝水,接连跑了二十几户人家。

    nbsp直到下午两点半,青壮年又下地劳动去了,姜丽华才把摩托车停在一棵大树的树荫下,从双肩包里拿出一个面包啃了两口。

    nbsp面包干硬,有些难以下咽,姜丽华不得不拿出矿泉水瓶来喝了一口水。

    nbsp这时,一辆依维柯A40从街道上疾驰而来,在越过姜丽华后一个急刹车,“吱”的一声停在了距离姜丽华五六米远的地方。

    nbsp尾随在车后的一条“土龙”立即扑了姜丽华一脸,弄得她满嘴都是尘土。

    nbsp就在姜丽华满脸尴尬的时候,依维柯车门缓缓打开,刘俊杰摘下罩在脸上的一副墨镜,从车上走了下来。

    nbsp“丽华书记,你怎么在这里?需要我帮什么忙吗?”

    nbsp市电视台拍摄了一部“京城百年老字号”系列专题纪录片。

    nbsp系列纪录片挺长,有十六集之多。

    nbsp里面既有内联升、瑞蚨祥、荣宝斋、同仁堂、六必居、全聚德、便宜坊、东来顺这些人们耳熟能详、名副其实的知名老字号。也穿插了像玉兰斋、月盛斋、天福号这些名声不够响、名气不够大的老字号。

    nbsp按京都市委宣传部长的话说,这就是大车拉小车,老名牌带动新名牌。京都的宣传要为京都的经济服务。

    nbsp电视台的记者已经来冯氏食品厂拍摄过一回了。只是系列纪录片总导演在审片时,觉得关于玉兰斋内容有些单薄,就让记者再来补录两组镜头。

    nbsp总导演怕摄像记者吃不透他的要求,就给原京都电视台着名节目主持人,现挂职怀庆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盛孟楠,打了一个电话,麻烦她亲自跑一趟,指导摄像记者补好这两组镜头。

    nbsp市电视台的记者早晨九点出发,再到怀庆县委接了盛孟楠,赶到赵家峪镇政府时,已经中午十二点了。

    nbsp皇帝

第265章 金牌节目主持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