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诡三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06章土地,土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斐潜一边听,一边看,时不时点点头,热汤呢?水渠下面也要生火保暖……柴火煤炭可要备够。

    都有。枣衹说道,前几天刚拉了两三车来,在那边……

    草蓑呢?冻伤的多不多?斐潜又是问道。

    还行。轻微冻伤的在所难免……每一个时辰就会轮换,回土屋烤火取暖饮用热汤……

    你也要穿厚一些……你原来那件皮裘了?

    不小心沾了水,正在烤……

    那这件你就先穿着……

    鲁肃在一旁,看着斐潜和枣衹之间的互动模样,心中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点不是滋味。

    鲁肃下意识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远处的郑国渠上。

    关中冬日,已经是颇为寒冷了,可是前方郑国渠之处依旧是热火朝天。

    大汉并没有严格的什么水渠修葺安全管理制度,所以现场的调度和安排就显得很重要,一旦出现只想要捞政绩而不顾一切的官吏,那么劳役苦工死伤就不可避免的会大量出现……

    鲁肃慢慢的看着,却没有看到有什么劳役伤亡的情况。

    石料和木料等物品,分门别类的堆放在水渠的一侧。

    运输的车辆和人,将水渠边上的土地已经踩出了一条道路来。

    在水渠的另一面,搭建了一些临时的棚子,正在冒着热腾腾的烟火气。

    远远的,劳役悠扬的号子声传来,虽然听不清楚具体在喊着一些什么,但是鲁肃也能听出在呼喊之中,并没有太多的怨恨,愤怒等负面的情绪,反而是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这……

    完全不一样。

    在江东,每一次的大规模劳役,都是官吏捞钱的好机会,都是平头百姓的大祸临头。

    依稀之间,鲁肃听到了斐潜似乎问起了劳役死伤……

    鲁肃愣了一下,转头过去。

    搬石头的时候,有两个没拿稳,一个砸断了腿,另外一个压死了……枣衹叹了口气,断腿的那个,医师说接不上,就直接砍断了……

    抚恤发了没有……

    已经派人去发了……

    斐潜和枣衹两人的话,鲁肃听了,却觉得难以置信。

    开什么玩笑,这么大的工程,就只有一死一伤?

    而且还有抚恤金?!

    这……

    不会是装出来的吧?

    大汉什么时候会给劳役苦工抚恤金了?

    不都是生死有命么?

    可是,接下来斐潜和枣衹的话题,却不仅没有让鲁肃释疑,反而更加的糊涂起来。

    这段时间,有没有发现什么人才?

    有几个,准备让他们去工学院学两年……

    斐潜笑着点头,善!我看可以再增一门课,专注水力工程……像是这些水渠桥梁,码头滩涂,磨坊水车……或许和营造科有些重复……

    去掉磨坊,加入楼船?枣衹说道。

    有道理……斐潜说道,先试一两届,再行调整……呃,这个……江东水道繁杂,桥梁水渠众多,子敬不妨请这位子敬一同看看,也提点些建议……

    后半句话,斐潜是转头向鲁肃示意了一下。

    枣衹眉眼一动,郑国渠?

    斐潜点了点头,郑国渠。

    枣衹笑道,明白了。

    于是枣衹就上前,邀请鲁肃一同前往郑国渠工地去看看……

    在江东,装模作样的事情不在少数,嘴上说的漂亮和手下实际怎么做也是完全不相干的两码事,所以鲁肃对于当下斐潜所作所为,将信将疑。

    不管是横向比,还是纵向比。

    眼前的这一切,关中所有的情况,都让人难以置信。

    枣衹这么一邀请,鲁肃正好心中多有疑惑,也就半推半就的从了,跟着枣衹一同返回郑国渠的工地。

    斐潜看着鲁肃跟着枣衹往前,示意黄旭嘱咐护卫小心看护。

    虽然说鲁肃从见到了斐潜之后都表现得很是老实,就算是斐潜邀请一同而行,也都是恭敬的距离斐潜一两步,既不会太远也不会靠得太近,显示出良好的礼仪风范,依旧不可以掉以轻心。纵然鲁肃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他有兼职刺客的习惯,但依旧要有必要的防护和谨慎。

    现如今这个阶段,收集三国人物,斐潜觉得,已经不是重要的问题了。

    反倒是如何经营好现在的这个基业,制定相对应的策略,以及规划未来发展的方向,才是更为重要的事项!

    斐潜站在土山上,眺望着周边的关中土地。

    华夏历史上,在封建王朝之中,没有多少土地水土保持的意识,所以关中到了唐末之时,不管是植被还是土地的肥力,都被渐渐的消耗殆尽,在没有足够的农业产品的情况下,关中无法支撑起一个强大的帝国核心圈。

    所以,从唐之后,人口逐渐是向东向南流动的,南方比北方的灾荒少,战乱少,淮河江浙一带才得到了极大的开发,成为了支撑整个国家重要的粮仓。江南就变成了财赋之地,税收可以占到国家收入的一半,在南宋之后,就更上一层楼,甚至还可以花钱买命……

    随后在南宋也展开了对外的航海贸易,这些确实都是江南的优势,也是江南对于整个国家的贡献,无须怀疑和否认。

    随着历史上的南方进一步的开发,引进了产量更高的水稻品种,江南作为农业支撑的地位,也越发的不可撼动起来,带来了江南的大小地主阶级的兴起,以及从宋代持续到了清朝,这么的长时间所构建出来的地主阶级官僚体系。

    没错,对于这些江东江南的地主阶级体系当中的某个,或是某些人来说,他们并没有觉醒所谓阶级的概念,更多的只是下意识的抱团,老乡,同门,或者朋党。可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就是维护江东江南的地主阶级利益,利用土地寄生在国家之上吸血,在上盘根错节,相互包庇,对下残酷无情剥削,欺压百姓。

    就算是到了清朝,在改朝换代之后,江南的士族子弟集团,也迅速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继续利用土地向上对清朝统治者媾和,向下最大程度的剥削百姓,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土地,土地。

    众所周知,华夏其实并不是什么物产丰富的国家。后世早期的宣传,无非是要提振民族自尊心,可是被一些学者专家扭曲成为接近天朝上国的意味……

    尤其是华夏缺乏贵重金属。

    这一点,非常致命。

    而距离华夏最近的,也是最大的,也是最为方便的两个贵重金属来源地,一个就是东倭,另外一个就是波斯。

    可是以土地发家,并且以土地挟持国家国民的地主阶级,阻扰了华夏航海的发展,烧掉了航海图纸……

    他们不愿意离开土地。

    当然,一个帝国如人一样,同样也会变老。

    大汉如此,大唐,大宋大明都是如此。

    斐潜知道,关中必然也是如此。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延长青壮期,然这个衰败来得更晚一点。

    而延缓衰败的关键,不是一个人,而应该是一群人。

    这个群的数量越大,就越有力量。

    否则……

    主公……黄旭在一旁低声说道,这鲁子敬……要不要留下来?

    斐潜沉吟了片刻,便是笑着摇了摇头,不必了……若是他愿意留,自然就留,不愿意……何必强留?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第3506章土地,土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