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诡三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06章割痼焚契弈薪危[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文和之意……斐潜眯起眼来,这些山东中原百姓,会和当地乡绅豪右一同配合,以坏新制?

    贾诩叹息道,莫须有也。臣今日有闻,陇右羌汉杂居,汉民寻得汉吏,擅改地界……初时臣未知之,便是今日改三寸,明日增一尺。汉民一人改之,便是群起改之。羌民理论不过,便是寻聚部落之众殴之……而后汉民告羌人行凶,巡检至,捕羌人……臣如今都不知应如何判决……

    嗯……

    斐潜闭上了眼,叹了口气。

    贾诩是在说汉人和羌人么?

    是的。

    但是也不是。

    主公,不如……贾诩看了看斐潜的脸色,也知道他说的意思斐潜明白了,不如……

    不可。斐潜摆手。

    贾诩低下头,眼角闪过些莫名的神色。

    斐潜倒是没注意到,因为斐潜被这个问题给难住了。

    当然,斐潜完全不管,也可以。

    玩乐谁不会?

    放弃谁不会?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英汉大词典,放弃第一行。

    多少年来,士族乡绅逼着自己孩子死命苦读,用养蛊的方式培养下一代的家主,却对着平民百姓说玩吧,快乐吧,学习没什么用,知识也没有什么用,人生不能光读书,人生还有很多事情很精彩……

    是的。可是首先要有能力活下来,要活得好,才能有精彩可言,才能有其他的事情,否则天天忙着要生存,要对付三餐,要支付父母的赡养费,要给孩子买课外教材,要给银行缴纳贷款,然后看着学识更多技能更强的那些人过着宽裕的生活,是会觉得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玩乐够本了,还是觉得当年为什么不能多读两本书?

    汉羌之事,送至参律院议之。

    斐潜做出了决定。

    主公英明!

    贾诩立刻滑下肩膀,低头而拜,似乎是卸下了什么重担。

    文和啊……斐潜点了点甲鱼。

    贾诩装傻,傻笑而应。

    算了……士元有策,山东乡绅,可依河东旧事……斐潜看着贾诩,文和以为如何?

    河东士少。贾诩惜字如金。

    斐潜点头,明白了。

    确实是如此。

    同样的一件事,面对一个人的时候,以及要扩展到一百人,上千人,直至万人以上的时候,每一个数量层级,都是不同的概念。

    要不然就不会在后世每一次阅兵的时候,都是让世界震惊了。

    屁股歪了之后,是很难重新坐正的。

    可有策破之?斐潜问道。

    贾诩叹了口气,可立「平准署」。

    斐潜重复了一遍,不是太明白。

    化田为契,田皮可沽,田骨禁售。贾诩清了清嗓子,普天之下,莫非王田啊。

    以天子之名义,将郡县制之内的田产更发红黑双契,红契载明所有权,黑契记录使用权。农户持红契可世代承袭田骨,黑契则允许流转但严禁私下买卖。

    斐潜听了,眉毛略微挑了挑。

    这似乎有些后世那种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理念。

    这么早?

    斐潜想了想,历史上似乎确实很早就有这样的理念了。

    不过好像不是汉代。

    这甲鱼是怎么想出来的?

    还是说这一句莫非王土之中,就已经包含了这样的意思?

    如果只有公田而无私田,则天下之人皆为疲懒,而如果只有私田而无公田,那么天下之人必然贪占成性。

    好比养蚕缫丝,贾诩还担心斐潜听不明白,特意解释了一下,桑树归主家,蚕室可租佃。

    斐潜微微点头。

    他想到了一些史书上的描述。

    比如《食货志》,这称得上是华夏古代的经济数据库。

    自从汉代开始,各朝各代都有各自的《食货志》。

    而在这些《食货志》的数据当中,如果进行纵向的对比,就会察觉到一条令人震惊,并且也有些无奈的规律——各个封建王朝的耕地面积峰值,大概都是出现在建国百年之时。

    西汉的827万顷肥沃田地,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提供了底气,唐朝的620万顷耕地,则托起了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在这些数据背后,隐匿着比金銮殿上的刀光剑影更为扣人心弦的博弈。

    宋代的《食货志》中记录了汴京粮价出现的三次大幅波动。从表象上看,这是由自然灾害造成的,实际上却是土地兼并引发的连锁反应。就像是后世米帝1%的豪强稍微有所波动,便是波及了千万亿级别的金融市场一样。。

    东汉时期,全国耕地登记在册的数目就在不断减少,甚至有出现前后数据,减少30%以上的情况,而因为皇帝对于这种数据不敏感,加上大臣本身也是土地兼并的受益者,因此这种原本可以敲响警钟的数据,就成为了废纸,哦,废简一根。

    也不知道是甲鱼受到了斐潜的影响,还是他自个儿琢磨出来的,他所提出的这个使用权所有权的分离制度,有些类似于后世的田骨田皮分离制度,而且还加上了王田的名义,在官方契约上引入编号登记系统,每份地契需在国郡县三级平准田署备案,尽最大可能杜绝地方官吏作弊。

    当然,这依旧不能避免官吏和地方乡绅相互勾结,贪污腐败,但是至少国家层面上可以掌握一些有效的数据,至于是睁一眼闭一眼,还是等过年的时候杀两头猪,也就是看具体操作了……

    除此之外,可用青苗联保之法。贾诩继续说道,田契十户,相互结保,共贷官仓粮种。耕牛田犁自备,秋获之时,需先售常平官仓,以换免役券。

    斐潜沉默着,点了点头。按照贾诩的说法,这样既可以解决了小农借贷的问题,也避免了因为借贷而产生出来的田亩兼并,而且还可以用免劳役的券来增加官仓的优势,尽可能的杜绝私人粮商囤积居奇的机会,增加其收粮的成本。

    这就是落地了……

    至少是一只脚站在了地面上。

    至于将来能不能踩实,那还要具体的执行。

    为此,贾诩还列出了预防反扑的三个办法。

    首先就是以骠骑金币,或者叫做骠骑金铢来制衡土地交易。

    规定大宗土地交易,必须使用骠骑金铢。市面上流动的以铜币居多,银币次之,金币很少,即便是大宗货物,也有很多商贾现在是使用飞钱了,而贾诩制定田亩交易必须用实体的骠骑金铢进行交易,不仅是加大了土地交易的成本,并且可以随时控制和收紧供应……

    斐潜觉得,这似乎有些后世银行通过货币调控市场的雏形了。

    第二,贾诩建议斐潜准许山东的士族豪右,可以用超出其爵田的土地,按照比例换取盐铁引,或是西域引等,这样不至于让山东的士族豪右觉得自己亏得太多,而且也可以将这些原本目光都死死钉在土地上的家伙,引导其转换产业,将土地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

    第三,巡检力量的不足,也是必须要加强的,可以组织没有土地的青壮,参加巡检义从,在此期间,可以穿军袍,服从巡检指挥,同时获取低息贷款购置荒田的使用权。这些身着赤袍的巡检义从,可以最快速度的补充乡野的一般性的战斗单位,也同样是土地改革的既得利益者。地方豪右想要对抗的时候,必然也要掂量三分。

    贾诩林林总总,条条款款,讲述了许多。

    基本上都是从他在陇右关中实际经验总结而生,也结合着贾诩本人的思考和探索,闪现着其智慧的光华。

    斐潜听着,不时点头。

    只不过,到了最后,贾诩似乎又是老毛病犯了,眨巴着眼看着斐潜,轻声说道,主公啊,其实臣还有一个上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第3606章割痼焚契弈薪危[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