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诡三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17章虚舟蔽日惑,新火燎原易[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可是现在自家直属的兵卒,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自此消失,再也不会见到。尤其是今天战斗之时,自己的亲卫也折损了十余人,更是让曹彰心中悲怆,难以言表。

    曹彰站着,战刀驻在手中,环视一圈,偏头对着身边的护卫说道,传令下去,加强值守!严防贼将夜袭!

    护卫队率应答一声,但是并没有马上去传令,而是看了看四周,低声说道:将军……现如今兵卒疲惫……就算是要防,也是难啊……

    曹彰点了点头,明日就有援军前替换。

    果真?!护卫队率喜出望外,那我们不是……

    替换的是兵卒,不是我们。曹彰看了队率一眼,我们还要在这里……至少要再守一个月……

    一个月?!护卫队率哑然。

    如果是在早几年,莫说是一个月,就一个关隘守个半年一载,甚至是数年的,都有可能。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关隘驻守防御的时间,便是越来越短了。

    一个月,现如今都感觉像是一辈子那么的长。

    曹彰摆摆手,下去传令吧。

    曹彰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动用后备的兵卒,但是他也同样毫无办法。

    不补兵,不轮换,战线眼瞅着就要崩。

    可是如果轮换,那么下一次又要怎么办?

    一个月啊……

    曹彰不由得叹了口气。

    ……

    ……

    河洛。

    斐潜坐在中军大帐之中,问庞统,士元,若到了山东……会不会又有一大堆的士族子弟,叫嚣着要行周制?毕竟周八百……而大汉,不过四百……

    庞统一愣,还有这等说法?

    斐潜哈哈笑道,不仅是在山东,就在青龙寺之中,也是多有人言必论春秋啊!

    周朝确实持续了大约八百年,这比后来的统一王朝如汉、唐、宋都要长。虽然说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所以实际稳定统治可能没那么久,但名义上的周天子存在时间确实长。

    这一点可能导致后来封建王朝之中的儒生,觉得周朝的制度有优越性。再加上为了强调自我的政治正确性,维持在朝堂之中儒家隐形天师的尊贵地位,因此不管是哪一个朝代的儒生,都心照不宣的推崇孔子,推崇周礼,也就自然将周朝的地位捧到了极高的位置上。

    孔子本人确实是推崇周礼,经常提到周公,但是很显然,孔子当时也没有找到什么治国理政的好办法,也就只能用周公周礼来遮挡一下面子,从这一点来说,孔子甚至还不如相同时期的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人,至少这些其他的流派是真的在寻找新的治国模式。

    总体来说,周朝的长寿和儒家经典的结合,确实让儒生们将其视为理想的政治模型。

    如今大汉当下,正处于权威真空的时期,汉室名存实亡,又未完全受到新儒学束缚,科举还未形成制式的八股文,士族乡绅一方面怀念旧时代,一方面又渴望新制度。

    同时,经过长时间和匈奴,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的战争,使得大汉当下很多人都意识到,作为华夏的农耕民族,始终都会有外族的侵略问题,因此治国理政不能只是一味的对内压制,也同样需要考虑对外防御,甚至是出击。

    其实在历史上,曹魏时期,还真有机会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来。

    关键人物就是司马。

    当然不是司马懿,而是司马朗。当时钟繇、王粲等人发表言论说:只有圣人才能有太平治世。司马朗则说:伊尹、颜回虽然不是圣人,但是他们的德行言论在民众中累世相传、深入人心的话,也可以成就太平治世。

    如果历史上不是一场瘟疫夺走了司马朗的性命,那么在司马懿之下,作为少数几个头脑清醒,并且政治意识形态跳出了儒家传统观念的司马氏精英,说不得真可以突破董仲舒框架,走出一条新路来。

    单以长短论英雄,未免失之偏颇……不过,若不以周礼为本,庞统皱眉说道,便是有些……失「礼」了……

    斐潜点了点头。

    礼是什么?

    就是等级,就是阶级。

    孔子将周礼视为夏商文明的集大成者。其本人以及其儒家子弟,通过整理《周礼》《礼记》等文献,构建了一套以礼为核心的社会秩序理论,强调等级和谐、道德教化。儒家将夏商周三代塑造成黄金时代,而周朝因文献较完备,也使得圣王三代成为可具体效仿的对象。

    所以,如果说斐潜要抛弃儒生所谓的周朝至上论,就必须要解决失礼的问题。

    《礼记》整合了周代礼制与儒家伦理,提出大同、小康等政治理想,成为儒生讨论治国的核心文本。这种理论,甚至在后续封建王朝之中一直都被延续,成为了经学诠释与政治实践唯一标准。

    比如大汉今文经学以《春秋》为改制依据,古文经学则依托《周礼》设计官制。王莽改制变法均试图从周制中寻找合法性,尽管实际效果常与理想背离。

    斐潜伸出三根手指,儒生之所以推崇周朝,无非就是利用周制来佐证三点,「德治、礼制、民本」……只不过这三者,只有「德治」才能算是儒生本源,而「礼制」和「民本」么……春秋百家之时,可不能都算是儒家的……

    庞统眼眸之中精光一闪,主公之意是……拆分出来?

    斐潜笑道,这原本就不算是儒家的,怎么能说是拆分?只能说是「物归原主」罢!

    斐潜在前几天的思考之中,发现在华夏封建王朝之中,三角形的架构是最为稳固的,而儒家独大之后,佛道两家都无法成为其对手,毕竟先天上皇权就是不允许神权膨胀坐大的,所以儒家很多时候都只需要子不语,就可以等着佛道两家自取灭亡。

    也正是因为从董仲舒开始,儒家排挤了其他的学派,导致在大汉朝堂上形成了隐形的一言堂,从而引发了皇权本能的忧虑和反击,但是党锢之后,却因为皇权只会一味的压制屏蔽和删除,也使得皇权无法更进一步得到成长。

    或者说,因为党锢这么一搞,政治制度没有发展,反而是倒退了。

    毕竟太学品评官吏,在初期的时候,确实是有一定的正面效果,但是和华夏大多数的事情一样,当有老鼠屎混杂进来的时候,一锅好汤也就废了。

    斐潜铿锵有力的说道,某欲重立「法、墨」,以掌「礼制」、「民本」,士元以为如何?

    汉初黄老?庞统几乎是立刻说道,但是很快又否认了这一点,不,并非是黄老。

    斐潜点了点头,这种方式确实是和汉初有些相似,因为在大汉初期,董仲舒还没有将法家墨家的东西偷窃到自家怀里的时候,在朝堂上确实是存在着多个的学派。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不同,是汉初黄老和儒家相争是你死我活的,不存在什么和平共处的可能。

    主公,三家之论,多有相悖啊……庞统皱着眉头说道,若是……到时候恐怕朝堂之上,每日相争不休,无心事事了。

    庞统提出的这个问题,斐潜也是同意,毕竟春秋战国时期,御三家的争鸣就可以体现出其争端之惨烈了,就像是法家的集权和墨家的平权,在先天上就是完全对立的。

    不过么,斐潜他还是有点新想法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第3617章虚舟蔽日惑,新火燎原易[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