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郑文吴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84玉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扼腕叹息。

    传国玉玺是用传说当中的和氏璧做成的。传国玉玺有他的传说,和氏璧也有和氏璧的传说,这两个加起来那就是传说当中的传说。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绍,袁绍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三国鼎立时,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归前赵刘聪。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经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

    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五代朱温篡唐后,玉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焚,玉玺至此下落不明。~

    现在看到这样的玉玺,想要不被震动都是困难。

    “这玉玺我研究过,我也曾经感觉它是真的,但是最终却是证明这是假的。这是人为的高仿。不过模仿的很是逼真,材料也是相当的不错。连金镶玉做的也和传说当中的差不多。但是他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这上面竟然没有指纹。这传国玉玺被多少的人接触过,别的不说,光皇帝就有不少,怎么可能没有指纹呢?”史老看到众人的反应如此的说道。

    他带来的宝贝除了这件之外都是真的,之所以带这件那就是让众人都是擦亮眼睛。鉴宝如果鉴别对的话,那是收入颇丰。但是如果打眼的话,那就会损失惨重,甚至是大投入没有一点回报,这就更加需要高超的水平,需要不断的学习了。

    “没有指纹的话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不能因为没有指纹就证明这是假的吧?毕竟其他方面都看不出这是假的。”郑文身边的狄年榆提出了质疑。

    “哦,那你说说,没有指纹可能是什么原因?”看到是狄年榆提出质疑,史老也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有可能是被人故意给消除了。或者说是其他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这个世界很奇妙,很多地方我们都搞不懂。不是吗?或许这传国玉玺是真的,只是他的身上发生了神奇的事情而已。”狄年榆将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这在以前她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认识郑文之后,知道了一些她以前所根本不知道的东西,她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奇不有的。一些东西不是没有,而是你想象不到罢了。

    “你说的很对,这个世界很是神奇。无奇不有。你的想法我也考虑过。但是,一切讲的都是证据。如果想证明这真的就是传国玉玺,那你就必须得说明那些指纹是如何的消失的。如果不能够证明的话,那就只能说这是假的了。”史老笑着答道,对于狄年榆的回答,他还是很满意的。这一行,不怕你想,就怕你不敢想。你想错了没有关系,但是你只要敢想,那就是非常的不错。这说明你是用了心的。

  &nbs

384玉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