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签到刑警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形意拳单操训练法出功夫快[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势头,略微一动也是这个势头。

    云法的大势,就是身子往前一扑,又把自己拧拉回来,身子刚缩又把自己推出去,一推就转了个身。

    几次换劲均无断续,要变化在一起。

    形意拳整劲儿的特点。切记。这也是内家拳跟其他格斗术的区别,哪怕胳膊不动,也要用身体发力。

    实战时候,是一个冲撞的力量,其实特别像摔跤、相扑、柔术的风格。

    所以你凡是看到那种傻子一样把练法当打法来用,一拳一脚或者抡胳膊打架的,都是假货。

    看了这些,以及我之前发过的那么多战绩帖你还不能形成正确认识、客观看法的话。

    只能说,你已经没救了。谁都拯救不了一头装睡的。

    有人说,这是小说。那肯定的,这当然不是什么正规文献。

    但是格斗这种东西,主要靠老师教自己悟刻苦练,不是看什么“拳谱”能学会的。

    我摘录的其中的段落,是我认为说的很实在的东西,你看完了在回复。

    说形意拳难看也主要是有这个猴蹲身。

    练拳时,处处都有只猴子蹲着,可想这一式的重要。

    猴蹲身之后,有张狂的招数。

    蹲身先练了膝盖,所以猴蹲身一变,就是扬身膝击,名猴挂印。

    这一蹲一扬,正如劈拳的一起一伏,也如崩拳的一紧一驰,只不过猴形放肆,劈崩含蓄。

    猴挂印的下一变是“猴摘桃”,就是抓敌人脸,泼妇打架一般,这是为膝击作掩护。

    不抬腿是立于不败之地,抬了腿是兵行险道,得有收场、后撤的技俩。

    这连抓带点,练着滑稽,打起来狼狈,但这一番乱七八糟,兴许就乱中取了胜。

    比武时要懂得挑事端、找头绪,无理取闹一下,也许就乱了对方。

    说的多么具体?拳腿膝组合使用方法。抬腿还是不抬腿要注意什么说的很明白。

    老祖宗就是说话太具象,生怕后辈不懂,结果还是被认为玄幻这是因为某些人根本没接触过格斗。

    人在抬重物时,会用蹲身起身的方法抬,摔跤要用上腰胯方能胜人,一抡拳头反而忘了。

    满族人的跤法叫鞑子跤,练踢带摔,一近身就用脚铲人胫骨。

    光绪的父亲奕镮当时绰号“大力神”,是鞑子跤高手。

    有的跤场就托名是他传的跤,那就不好惹了。

    鞑子跤的基本功,一是跳黄瓜架,传说满族人摔跤的祖师家里种黄瓜,早晨起来就在黄瓜架下跳胯。

    第二个有趣的基本功是撸草绳,就是一根小孩胳膊粗的草绳子,来回撸。

    体会“劲在两头”的感觉——象形术摇法便是练“劲在两头”,虚了这根绳子,或轻或重地练。

    不用多说自己看吧,现代摔跤都能用到的基本功。

    飞法在生活中常人也总用,比如过年时放鞭炮,点炮信子时,拿着香头的胳膊上的那种感觉,就是飞法——没这个拳意,不成功夫。

    飞法可以用在劈拳中,我们的掌是“叉叉手”,五指根都要叉开,一掌劈出去,含着掌心,精神在食指尖上。

    可以将这根指头当成点炮的香头,找着这感觉,象形术就进了形意拳。

    其实,飞法是形意必得练出来的东西,但往往人练出来了却总结不出来,因为功夫是自然而成了。

    而且不管总结得多高明,只要落成文字,内行人见了,总有“这少一句那少一句”的感慨,武术这东西,说不全的。

    有一说一,确实。老拳师文化不高有的是文盲,不像现代搞格斗那些人满嘴术语。

    所以这段话练过形意的都懂得是劈拳的发力方法,以及为啥学拳需要面授,看书、看视频是学不会的。

    形意拳如同“火烧身”,要找火烧到身上那种火急火燎的应激反应,才算出功夫了。飘飘欲仙,以柔克刚那不叫格斗。

    炮拳两手有前后,马形是两只手的炮拳,两手齐出,好像呆板,但只要转起来,呆板的也就变化无穷了。

    这个左右翻身的打法,不是翻胳膊,而是要把整个身子的重量从这边翻到那边。

    所以练马形对出整劲,有好处。

    马形有践踏之意,动了手就不停,这个打法能先发制人。

    动手想快,光抡胳膊不行,脚下得踏上劲,手上才能快。

    所以马形抡着胳膊却练了脚。

    马形成就了,脚下有弹力,随时可撩起伤人,冲着敌人的胫骨脚腕,撩上就踏,脚离地的时间越少越好。

    马形的腿击法,不是明目张胆,在抡胳膊的时候藏着。

    其中的巧妙,希望初学者,用“打一厘米”的方法好好揣摩,这是个容易使上的防身之技。

    (本章完)

形意拳单操训练法出功夫快[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