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里裹外翻 形不破体[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把双腿解放了出来,可以边走边打击。
所谓“纵胯”我们在上楼梯时,如果膝盖尽量不弯,或者少许弯,用胯尽量上提,拉开间隙。
走步上楼,你会发现,走完几层以后,膝盖不累,胯会很酸,这就是运动了纵向胯的劲力。
在形意拳的趟步中,这种“纵胯”往往是你起腿发劲的源泉所在。
且这样的腿踢上去,合着“内脏”起落,形成了具大的整体“提坠”劲。
可以伤人于无形。吃上一腿,有直透骨髓的感觉,骨头都会被踢麻,甚至踢断。
在肩,则要合肋,折肋才能压肩,所以肩也跟胯一样,既有平转,也有纵向的转。
同是折肋的幅度够,则可以带动内脏的翻滚,形成“翻江倒海”般的整体翻浪劲。
所以,在练习形意拳鹰捉起落钻翻的时候动的不是手,而是你的肩,是你的肋,是你的内脏。
《逝去的武林》中扑着身子打人就是这个道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劲。
当你的肩与胯,联合起来运动,就形成了翻浪劲,后浪推前浪,源源不断。
形意拳是真正的实战拳法,打人是非常直接的,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用上了身体所有的劲力,包括人体自身的重量。
出手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了打击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出手如箭,每一手都像用弹弓打出去一般。
手到瞬间,身体速度跟进,打人要做到“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
只有这样的拳,才可以做到“打人如拔草”的效果。
形意拳起手虎扑,落手鹰捉!手一抬,人就出去了
什么是鹰捉呢?外人看来就是一样的在打劈拳,那它的内涵是什么呢?
鹰捉,取形于雄鹰搏兔,形意拳谱中提到“势势不离鹰捉、把把不离虎扑、招招不离虎抱头、步步不离刮地风”。
“鹰捉”作为核心技术之一,有其独到之处。
如果说“虎扑”主闯劲,往前扑进的身劲,“鹰捉”则为上下的劲力为主,一旦进身,“起落劲”则占了主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形意拳谱中讲:“起落二字一命亡”,可见这个起落的功力之深。
虎扑用上了身体前冲的劲力,而鹰捉则是借助了身体的重量,结合身体的“五张弓”形成“千斤坠”劲力,这在打击中是非常致命的一击。
这里提到“势势不离鹰捉”,说明了每一动,都应该具备了这种气势和劲力。
只要能够贴近对方,进入对方的中门,我们就要劈头盖脸的打下去,撕扯下去。
纵向的打击可以有效运用近身打击优势,在对方无法出拳的情况下,却是我们攻击的最佳时机,既能够保护自己不受打击,又可以实施有效攻击,一举两得的。
鹰捉用于技击,则更具难言之妙,可谓“进亦打,退亦打,起亦打,落亦打,处处皆拳,无处不打。
“起手虎扑,落手鹰捉”,手一抬,人就窜出去了,运用“内提”带动身体的前窜,以内驱外,形成往前的“闯”劲,有破门而入的意思。
近身落手时,身体的重量加上瞬间的加速度才是主导,身体如重球一般下砸,整体而有气势。
鹰捉与“虎抱头”可以认为是一式。
“鹰捉”之功主要表现在手上,用手抓下的成份多些。
而“虎抱头”则是由肘到手,都是攻击的部位,“整体抓下扑下”,我们可以认为两者之间是“变势”的关系。
“鹰捉”与“刮地风”的配合,是完全结合,可以实现“上下同步打击”,令对方无法设防,手脚劲力皆由身发,借助身体的筋骨崩弹及冲撞之劲。
这种劲,既不是推,又不是撞,更不是打,可这劲打在身上却很突然,像一股电流在身上一划似的。
使整个身体像突然遭到凶猛的巨浪拥得飘然而起又飞身而去,使被打击者如触电一般,无法忍受。
形成打击力之前,两手的磨与两腿的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形成“阻力”帮助筋骨瞬间撑拔并发劲,功深则可用意识来控制。
打击时,前手出,后手追,并施以刮地风,前腿进,后腿跟,两腿并一腿。
传统功夫并非不能实战,而是功能弱化,把重心放在养生健身上了,如果按照实战对抗的方式去训练,不至于手无缚鸡之力。
(本章完)
形意拳∣里裹外翻 形不破体[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