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常养生常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 夏天如何预防热射病?[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盛夏七月,烈日当头,蝉鸣阵阵。小区里的张大爷像往常一样,清晨六点就拎着他的小马扎出门了。这位七十八岁的退休教师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上午在小区花园的梧桐树下与几位老友下象棋。那天天气预报显示最高气温将达到39℃,但张大爷不以为然:34;我们小时候哪有空调,不也这么过来了?34;

    nbsp中午十一点半,张大爷的女儿打电话提醒父亲回家吃饭,却发现老人说话含糊不清,棋友说他已经连续输了三盘,这在他这个34;小区棋王34;身上极为罕见。女儿匆忙下楼,发现父亲面色潮红却不出汗,神志恍惚,立即拨打了120。送医后确诊为34;热射病34;,在ICU住了三天才脱离危险。

    nbsp这个真实案例并非孤例。每年夏季,像张大爷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各地医院急诊科屡见不鲜。热射病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的医学名词,实际上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发的今天。

    nbsp一、热射病:盛夏时节的34;隐形杀手34;

    nbsp热射病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由于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产热与散热失衡,导致核心体温迅速升高(通常超过40℃),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中暑现象。如果把普通中暑比作身体的34;高温警告34;,那么热射病就是34;系统崩溃34;的危急状态。

    nbsp从医学角度看,热射病可分为两种类型:经典型和劳力型。经典型热射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对高温适应能力较差的人群中,通常是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而逐渐发展;而劳力型热射病则多见于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的年轻人,如军训的学生、户外作业的工人等。

    nbsp热射病的危险在于它的隐蔽性和快速恶化性。初期症状可能与普通中暑相似——头晕、恶心、乏力,但很快就会进展为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更可怕的是,它能在短时间内对大脑、心脏、肾脏等多个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

    nbsp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空调普及的今天,热射病反而成为公共卫生问题?这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变化密切相关。一方面,长期在空调环境中生活工作的人群,对高温的耐受能力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许多老年人受34;耐热养生34;等错误观念影响,刻意不用空调电扇,导致悲剧发生。

    nbsp二、热射病的前兆与识别: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nbsp热射病并非突然降临,在发展到危险阶段前,我们的身体会发出一系列求救信号。了解这些前兆症状,就相当于掌握了拯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nbsp初期阶段,患者可能出现大量出汗、面色潮红或苍白、心跳加快但弱、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这时体温可能已经升高,但还未达到危险水平。张大爷当天连续输棋,正是大脑功能受影响的早期表现。

    nbsp随着病情发展,更危险的信号会出现:皮肤变得干燥发热(这是因为汗腺已经衰竭停止工作)、意识状态改变(如烦躁不安、言语不清、定向力障碍)、抽搐甚至昏迷。这时患者体温往往已超过40℃,必须立即送医。

    nbsp特别需要警惕的是老年人和儿童的热射病症状可能不典型。老年人由于感觉迟钝和基础疾病影响,可能没有明显口渴或不适感;儿童则可能表现为异常安静或烦躁哭闹。我曾接诊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人发现他34;今天特别安静34;送来医院,一测体温已达41℃,所幸抢救及时。

    nbsp体温计是识别热射病的重要工具,但要注意测量方法。普通腋下体温可能无法反映真实的核心体温,在怀疑热射病时,应尽量测量耳温或肛温。如果腋温已达39℃,实际核心温度可能更高。

    nbsp三、预防热射病:构建三道防护网

    nbsp预防热射病需要构建三道防护网:环境调节、个体防护和社区互助。只有三管齐下,才能有效抵御这个34;隐形杀手34;的侵袭。

    nbsp第一道网:打造清凉生活环境

    nbsp居家环境调节是基础。许多老年人为了34;省电34;或34;耐热锻炼34;而不用空调,这是极其危险的做法。建议在高温天气保持室内温度在2628℃之间,不一定需要全天开空调,可在早晚通风,中午至下午高温时段使用。若实在不愿用空调,至少要保持电扇运转和空气流通。

    nbsp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如低于24℃),这样不仅浪费能源,还会增加进出房间时的温差冲击。我的邻居李教授就有一套34;梯度降温法34;:室外38℃时,空调先设29℃,半小时后调至28℃,再半小时至27℃,让身体平缓适应。

    nbsp对于必须外出的人群,要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若必须外出,应选择阴凉路线,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穿着宽松、浅色、透气的棉麻衣物。记得2018年那个外卖小哥的热射病案例吗?他就是因为在午后最热时段连续工作5小时未休息而倒下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第二道网:科学补水与营养

    nbsp水是天然的34;解热药34;,但喝水有讲究。高温天气下,成年人每天应饮水20003000ml,不要等到口渴才喝,而要定时定量补充。推荐每小时喝100200ml,选择温水或常温白开水最佳。

    nbsp大量出汗时,可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如淡盐水(500ml水加1g盐)、运动饮料(稀释后饮用)或自制糖盐水(500ml水+1g盐+15g糖)。但要注意,有高血压或肾脏疾病的人应咨询医生关于补盐的建议。

    nbsp饮食方面,夏季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蔬果,如黄瓜、西瓜、西红柿等含水量高的食物。传统中医推荐的绿豆汤、荷叶粥、苦瓜等也有不错的清热解暑效果。但要避免高脂、高糖、辛辣食物,这些会增加代谢产热。

    nbsp特别提醒爱喝茶的老人,茶水利尿,不能完全替代白开水。我见过一位老茶客每天喝大量浓茶却很少喝白水,结果在高温天因隐性脱水导致热衰竭。

    nbsp第三道网:特殊人群的重点防护

    nbsp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和户外工作者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防护措施。

    nbsp对于老年人,家人应每天至少两次确认其状况,包括精神状态、饮水量和居室温度。建议为老人准备带有大按钮的简易电话或呼叫器,方便他们随时求助。张大爷出院后,女儿给他买了一个智能手环,可以监测心率和体温,还能一键呼叫。

    nbsp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婴儿单独留在密闭车内(即使开窗也很危险);推婴儿车外出时,避免用毯子完全遮盖车体阻碍散热;随时检查孩子后颈是否出汗,及时补充水分。

    nbsp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在高温天气更易出现并发症。这类人群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如利尿剂可能需要减量),并加强血压、血糖监

第30章 夏天如何预防热射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