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8章 川渝水韵:自然馈赠、工程伟绩与文明传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与重庆山水相依,因水紧密相连,共同构建起独特的生态与人文景观。水,是这片土地的灵魂,滋养着万物,孕育出璀璨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nbsp四川:千河之省,水韵悠长

    nbsp四川被誉为“千河之省”,年均水资源总量达2565亿立方米,仅次于西藏,位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9%nbsp,是当之无愧的水资源大省。其水资源丰富多样,大小河流近1400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368条,包括长江(金沙江)、黄河、岷江、沱江、大渡河等13大江河流域nbsp,这些河流如大地的脉络,纵横交错,滋养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nbsp(一)浩荡长江,奔腾不息

    nbsp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6300余千米,它气势磅礴地流经四川,宜宾岷江与金沙江的交汇,是长江波澜壮阔征程的起点。在四川境内,长江奔腾而过,沿岸景色壮美,孕育出独特的生态系统与灿烂的文明。宜宾,这座地处长江起点的城市,凭借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古老的码头见证了无数商船的往来,承载着宜宾的繁荣与发展。而泸州,同样依长江而兴,其独特的酿酒文化也与长江水息息相关,优质的江水为酿酒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使得泸州老窖、郎酒等名酒闻名遐迩,香飘万里。

    nbsp(二)金沙传奇,红色印记

    nbsp金沙江作为长江上游,是川藏界河。它穿行于川、藏、滇三省区之间,两岸高山耸立,峡谷深邃,江水汹涌澎湃,气势恢宏。红军长征时强渡金沙江的英勇事迹就发生于此,如今,江畔仍留存着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痕迹,让人不禁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nbsp。皎平渡,这个见证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地方,如今依然保留着当年的渡口遗址和红军长征纪念馆。走进纪念馆,看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文物,仿佛能看到当年红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渡江的场景,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nbsp(三)岷江之畔,天府之源

    nbsp岷江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水资源,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四川境内占平方公里。在古代,岷江时常泛滥成灾,直到公元前256年,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才驯服了这条“野马”。都江堰的鱼嘴分水、飞沙堰排沙、宝瓶口引水,三大主体工程相辅相成,构成完美的水利系统,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历经两千多年,都江堰至今仍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默默守护着岷江沿岸百姓的生活,见证着巴蜀大地的繁荣。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滋养下,成都平原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在这里茁壮成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都江堰周边的青城山、南桥等景点,也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感受古老水利工程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nbsp(四)大渡激流,英雄浩歌

    nbsp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古称北江、涐水、沫水、大渡水等。它在高山峡谷间汹涌奔腾,全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132万千瓦,四川境内有3012万千瓦,占四川各江河水力资源总量的20.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曾在此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泸定桥,这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里程碑。如今,它已成为着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每年都有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踏上摇晃的铁索桥,感受当年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与艰辛。桥下大渡河水流湍急,涛声震耳,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nbsp(五)嘉陵灵秀,名城辉映

    nbsp嘉陵江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是长江上游支流。它全长1345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雅砻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嘉陵江蜿蜒流经甘肃、陕西、四川等省,沿岸名城重镇众多,阆中、广安等城市因它的润泽而充满生机,流域内资源丰富,孕育出灿烂的文化。阆中古城,这座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就坐落在嘉陵江畔。古城内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古街古巷纵横交错,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气息。而广安,作为邓小平的故乡,因嘉陵江的滋养而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嘉陵江不仅为广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孕育了广安独特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nbsp(六)沱江韵致,工业摇篮

    nbsp沱江发源于川西北九顶山南麓,全长712公里,流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它是四川重要的工业集中地,人口密度高,也是四川最大的棉、蔗产地。沱江如一位无私的母亲,默默滋养着两岸的人民,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工业的崛起与农业的繁荣。在沱江流域,分布着众多的工业企业,如内江的机械制造、自贡的盐化工等,这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沱江水资源的支持。同时,沱江两岸的农田里,棉花洁白如雪,甘蔗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农业生产景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七)湖泊明珠,静谧之美

    nbsp四川的湖泊虽没有河流的磅礴气势,却如颗颗明珠,镶嵌在大地上,散发着宁静之美。邛海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水域广阔,湖水清澈,倒映着群山,景色秀丽。泸沽湖地处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一半在四川,一半在云南,湖水湛蓝,湖周群山环抱,岛上风光独特,还孕育了神秘的摩梭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外桃源。邛海周边,是西昌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清晨,人们在湖边散步、晨练,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而泸沽湖,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摩梭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乘坐猪槽船,荡漾在湖面上,欣赏湖光山色;也可以走进摩梭人家,体验独特的走婚习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nbsp(八)瀑布奇观,自然交响

    nbsp四川的瀑布形态各异,或气势磅礴,或灵动婉约。九寨沟瀑布群是九寨沟的一大奇观,珍珠滩瀑布的水珠如珍珠洒落,诺日朗瀑布宽达300余米,气势恢宏,在阳光的照耀下,瀑布折射出五彩光芒,如梦如幻。蜀南竹海的七彩飞瀑,在阳光映照下呈现出七种绚丽色彩,与翠竹相映成趣,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九寨沟瀑布群,是大自然赋予九寨沟的瑰宝。珍珠滩瀑布,水流在凹凸不平的钙化滩面上跳跃,溅起层层水花,宛如串串珍珠洒落人间;诺日朗瀑布,宽达300余米,滔滔水流从崖顶飞泻而下,气势磅礴,声震山谷。当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瀑布上时,瀑布会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如梦如幻,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蜀南竹海的七彩飞瀑,从悬崖峭壁上飞泻而下,水花四溅,形成一道美丽的水帘。在阳光的照耀下,瀑布呈现出七种绚丽的色彩,与周围的翠竹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nbsp(九)梯级电站,能源新篇

    nbsp四川的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03亿千瓦,经济可开发量7611.2万千瓦,均居全国首位nbsp,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巨型梯级水电站举世瞩目,总装机容量巨大,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电力,还在防洪、航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渡河上规划了3库22级开发方案,国能大渡河公司负责开发十七个梯级电站,目前已有多个电站投产,在建电站也在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流域电站的发电效益。岷江、嘉陵江、涪江、沱江等河流上也分布着众多梯级电站,共同构成四川水电开发的庞大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清洁、稳定的动力。乌东德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020万千瓦,巨大的机组将江水的势能转化为强大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全国各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同时,它在防洪、航运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减少了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改善了航运条件。白鹤滩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建成后成为中国第二、世界第二大水电站nbsp。其坝体巍峨屹立,拦截汹涌江水,不仅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在调节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nbsp重庆:山水之城,水润巴渝

    nbsp重庆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与水紧密相连。尽管重庆过境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水资源仅约1700立方米nbs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0%,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利用难度较大。不过,重庆凭借其智慧与努力,在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

    nbsp(一)河网纵横,水系发达

    nbsp重庆地区水系发达,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75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42条nbsp,包括长江、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境,在江津区进入重庆,流经18个区县,境内河长691千米nbsp,入渝水量276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4290亿立方米nbsp,是重庆最重要的水资源命脉。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省凤县秦岭山脉代王山南侧,在合川区进入重庆,于渝中区朝天门汇入长江,境内河长152千米nbsp,是重庆人心中的母亲河,不仅提供丰富水资源,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长江与嘉陵江在朝天门交汇,形成了独特的两江景观。站在朝天门广场上,放眼望去,长江水浩浩荡荡,嘉陵江水清澈碧绿,两江之水相互交融,蔚为壮观。而合川区,作为嘉陵江、渠江、涪江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重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nbsp(二)水权交易,创新实践

    nbsp重庆积极探索水资源市场化配置,自2022年5月全市首例水权交易在荣昌区完成以来,已累计完成水权交易70余例,累计交易水量突破3000万立方米nbsp,2024年度交易水量、交易金额均居全国第一nbsp。水权交易有效缓解了企业用水之急,实现了水资源从低效益存量向高效益使用的流转,促进了节约用水,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在荣昌区的水权交易案例中,一家企业通过购买水权,解决了生产发展中的用水难题,得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卖出水权的一方也因合理利用水资源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收益,实现了双赢的局面。这种水权交易模式的推广,有助于引导企业和社会更加重视水资源的价值,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三)水资源管理,成效显着

    nbsp重庆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连续4次获考核优秀等次,累计获得奖励资金1.6亿元nbsp。“十三五”时期,全市用水总量下降,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9%、36%nbsp,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重庆建立了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采用节水设备和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农业领域,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浪费;在城市生活中,普及节水器具,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重庆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显着提高,水生态环境也得到了

第88章 川渝水韵:自然馈赠、工程伟绩与文明传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