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老皇城:一部镌刻在成都的时光史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历史长河中的浮沉印记
nbsp1385年,大明王朝的龙椅上,明太祖朱元璋目光投向西南,一道旨意如惊雷落地——为十一子朱椿在成都修建蜀王府。朱元璋降谕景川侯曹震nbsp“蜀之为邦,在西南一隅,羌戎我所瞻仰,非壮丽无以示威”nbsp,足见对这座王府的重视。在明代诸多藩王中,如此高规格的建造指令极为罕见,也奠定了蜀王府“最灿烂”的根基。
nbsp明代藩王府虽有规制,但蜀王府的建造却暗藏“破格”。它完全仿照明宫殿规制建造,堪称缩小版的明宫殿,以南京故宫为蓝本,采用“中轴对称、前朝后寝”的皇宫形制,整体布局与北京故宫的“前朝后寝”规制遥相呼应,远超一般藩王府的规模。朱元璋特调派南京工部的能工巧匠入蜀,同时征调湖广、江浙等地的工匠参与建造,还默许蜀王以“镇抚西南”为由,在建筑规格上彰显威仪。
nbsp这座宏伟的王府坐落于成都城中心,大致位于如今的天府广场及周边区域,其核心位置相当于现在四川科技馆与四川展览馆一带nbsp。修建的号角一吹响,各地能工巧匠如百川归海般汇聚于此。外有萧墙环绕,萧墙周长九里,高一丈五尺;内有承运门、承运殿等五重大殿层层递进,每一座大殿的高度、开间数都经过精心设计,气势恢宏。承运殿的柱础以整石雕琢为须弥座,表面雕刻龙凤祥云纹,按规制藩王只能用“瑞兽纹”,这无疑是一种近乎僭越的奢华;殿内地面铺砌的“金砖”,是来自苏州的特制澄泥砖,需经过二十余道工序烧制,敲击声如金石;檐角的走兽数量达9个,而皇宫为10个,远超普通藩王府的5个标准。
nbsp蜀王府用料之奢华令人咋舌。殿宇梁柱多取川蜀深山的金丝楠木,纹理如绸缎泛着淡淡金光,不仅百年不腐,还自带清芬;地砖选自山东临清“澄浆砖”,以黄河故道细土烧制,叩之有声,铺就前需经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日,光可鉴人。装饰细节更是将江南精工与蜀地巧思熔于一炉。承运殿屋脊的鸱吻高达丈余,龙首鱼尾的造型以琉璃窑变工艺烧制,釉色随日光变幻青蓝紫三色;檐角走兽除传统龙凤狮外,更融入蜀地特有的“貔貅”形象,鬃毛处镶嵌川南玛瑙,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虹彩。殿内藻井以榫卯交错成天宫楼阁样式,每一层斗拱都雕有《蜀川胜概图》,细微处连岷江号子的纤夫、青城山道的挑夫都清晰可辨,再以螺钿镶嵌江面波光,夜间烛光摇曳时,竟似江水在头顶流淌。
nbsp府中园林亦藏乾坤。后花园“少城苑”引锦江活水凿池,池底铺陈邛崃白石英与合江亭紫砂,水清时可见五色石纹如天然画卷。亭榭栏杆多取邛竹与乌木镶嵌,竹节处嵌以雅安绿玉,乌木纹理则被匠人雕琢成杜甫草堂、武侯祠等蜀中胜景。更绝的是春日牡丹台,百株姚黄魏紫植于温石花台,花台之下暗藏火道,隆冬时节亦能催放花开,香气透过镂空的雕花砖弥漫整座王府,时人记载“步入府门,未见其形,先闻香雪海”。
nbsp蜀王朱椿本人崇尚文治,在王府内设立“景元阁”,收藏经史子集与书画珍品,甚至将部分宫廷藏书复刻于此,使蜀王府不仅是权力中心,更成为西南地区的文化圣地。这种“财富堆砌+文化赋能”的双重属性,让蜀王府在明代藩王府中独树一帜。
nbsp然而,这座辉煌的王府却难敌历史的风云变幻。明末,张献忠的一把大火将其化为焦土;清代,这里改建为贡院,继续见证无数学子的科举之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让它伤痕累累;直至1968年,在时代浪潮中彻底消失,只留下老成都人记忆中的“老皇城”。
nbsp二、建筑布局里的匠心独运
nbsp被百姓称为“皇城”的老成都蜀王府,外城城垣又称萧墙,宛如一道坚固的屏障,守护着内城的安宁。四座城门分立四方,每一座城门都有着独特的名字与寓意:东边体仁门,象征着仁爱;西边遵义门,寓意着遵循道义;北边广智门,代表着广纳智慧;南端礼门,则彰显着礼仪。这些命名方式,尽显皇家风范,与一般藩王府的城门命名相比,更具文化底蕴和威严感。
nbsp端礼门前,金水河潺潺流过,河面上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三座石桥横跨其上,每座桥都有三个桥洞,构成“三桥九洞”的独特景观。桥洞倒映在河水中,形成一个个美丽的圆环。桥南头,威严的石狮昂首而立,它们目光如炬,仿佛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这座“皇城”。石狮的造型仿照皇家宫殿前的瑞兽,身姿矫健,雕刻细腻,身上的纹路雕刻得栩栩如生,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庄重的气息。
nbsp城外,一道长二十余丈、高四丈五尺的砖砌红色砖墙——红照壁,巍然耸立。红墙映日,远远望去,庄重又气派。每当阳光洒在红照壁上,墙面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熠熠生辉。人们站在红照壁前,都不禁被它的气势所震撼,这里也成为了百姓们茶余饭后散步、闲聊的好去处,大家在这里谈论着“皇城”的故事,感受着它的历史韵味。其规模和精美程度,在明代藩王府的外城建筑中首屈一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踏入“皇城”内城,仿佛进入了一个微缩版的紫禁城。从南至北,承运门、承运殿、圆殿、存心殿、王宫鳞次栉比,五重大殿层层递进,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其布局严格遵循皇家宫殿“前朝后寝”的规制,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乾清宫等建筑功能遥相呼应,这种严谨的布局在明代藩王府中极为少见。
nbsp承运门高大雄伟,朱红色的大门上钉着密密麻麻的铜钉,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门楼上的屋檐高高翘起,飞檐上的神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要腾空而起。穿过承运门,便是承运殿,这是蜀王府的正殿,也是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大殿内,一根根粗大的楠木柱子支撑着屋顶,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龙纹,龙身蜿蜒盘旋,鳞片清晰可见,仿佛下一秒就会破壁而出。这种龙柱的雕刻工艺,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的蟠龙金柱如出一辙,尽显皇家威严,其工艺精湛程度远超其他藩王府。
nbsp再往里走,圆殿、存心殿、王宫依次呈现。每一座大殿都雕梁画栋,气势非凡。飞檐上的神兽、梁柱间的彩绘,无一不展现着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彩绘的内容丰富多样,有神话故事、历史典故,还有花鸟鱼虫,色彩鲜艳,历经多年仍不褪色。这些彩画的绘制技法和图案样式,同样借鉴了皇家宫殿的建筑装饰风格,且融入了蜀地特色,在细节处做到了极致。
nbsp大殿四周,楼台亭阁错落分布,假山池沼相映成趣。假山上,奇形怪状的石头堆叠在一起,仿佛天然形成的山峦。池沼中,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水面上漂浮着碧绿的荷叶,点缀着娇艳的荷花。奇花异草点缀其间,红墙环绕如带,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皇家画卷,尽显尊贵与奢华。这里的园林布局,仿照皇家御花园的同时,因地制宜,将蜀地山水特色融入其中,虽规模不及皇家园林,但精致程度更胜一筹,成为明代藩王府园林建筑的典范。
nbsp三、穿越时空,重游蜀王府
nbsp穿越一:回溯至王府初成时
nbsp闭上眼,想象一阵微风拂过,时光的齿轮开始倒转。当我们再次睁眼,竟已置身于600年前的蜀王府前。
第144章 老皇城:一部镌刻在成都的时光史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