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蜀地生灵:蹄痕与鳍影里的韧性[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iaoshuo.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菌子。“这畜生傻,却傻得有福气,懂得给土地留点生机。”nbsp王二娃笑着说,“就像咱种地,不能把土刨得太狠,得留点念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竹鼠的“家庭观念”也重。母鼠怀孕后,公鼠会把隧道拓宽,铺上新的竹叶,还会出去找最嫩的竹根,拖回来给母鼠吃。王二娃说,有次他挖开一个鼠洞,看到公鼠正用前爪给母鼠梳理毛发,小竹鼠在旁边打闹,他愣了半天,没忍心下手,又把土填了回去:“咱人讲究阖家团圆,畜生也一样。”
nbsp蜀人爱吃竹鼠,却也敬它们。挖鼠时总要留几只,说:“赶尽杀绝了,竹林就没了松土的,来年竹笋长不旺。”nbsp王二娃的爷爷,临终前还叮嘱他:“挖鼠要留三分之一,给竹林留个念想,给鼠留条活路。”nbsp这是祖辈传下的“共生”理儿——你吃我的肉,我松你的土,互相不亏欠,才能长久。
nbsp现在王二娃不挖鼠了,办起了竹鼠养殖场,用科学的方法养殖,还请了技术员指导。他说:“以前是跟鼠抢饭吃,现在是跟鼠一起吃饭。”nbsp养殖场的墙上,挂着他爷爷的照片,他每次喂鼠,都会对着照片说:“爷,您看,现在不用满山跑了,鼠儿们也能住上‘砖瓦房了。”
nbsp去年,他的竹鼠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各地,赚了不少钱。他用赚来的钱,在竹林里种了片天麻,说:“这是跟竹鼠学的,地下的生意,也能做得红火。”
nbsp五、红腹锦鸡:山林里的火焰
nbsp大巴山的密林里,红腹锦鸡是会飞的“火焰”。雄鸡的羽毛红得像炭火,从脖子到肚子,红得发亮,尾羽拖着金绿色的斑纹,像披着五彩的绸缎,跑起来像一团滚动的火苗,飞起来时,翅膀展开的样子,像蜀绣里的凤凰,美得让人不敢眨眼。
nbsp南江的护林员小林,第一次见到锦鸡时,看呆了。“那颜色,比过年的灯笼还艳,在林子里一晃,像有团火在跑。”nbsp他说锦鸡最“爱美”,也最“顾家”。爱美在雄鸡每天早上都要梳理羽毛,用爪子把羽毛抹得油亮,还会找有水的地方,对着水面照“镜子”;顾家在孵蛋时,雌鸡趴在窝里一动不动,饿了就忍着,雄鸡就在周围巡逻,遇到危险就故意扑腾翅膀,把天敌引向自己——那股子“护家”的狠劲,不输蜀地汉子。
nbsp求偶时的锦鸡,是山林里的“舞者”。雄鸡会站在岩石上,把羽毛抖得发亮,围着雌鸡跳圆圈舞,嘴里“咯咯”叫,像在唱情歌。它还会把翅膀张开,像撑开一把五彩的扇子,展示自己的美丽。小林说:“那舞姿,比电视里的明星还带劲。”nbsp如果雌鸡喜欢,就会低下头,用喙啄雄鸡的羽毛,算是“答应了”;如果不喜欢,就会转身走开,雄鸡也不纠缠,继续找下一个目标,“比有些人还懂礼貌”。
nbsp冬天食物少,锦鸡会成群结队下山,在农舍旁找谷粒吃。有户山民在窗台撒了玉米,锦鸡们就每天准时来,吃完了还会在院子里溜达一圈,像来“道谢”。山民说:“这些鸟儿通人性,你对它好,它就敢在你家屋檐下晒太阳。”nbsp有次小林去这户人家走访,看到一只锦鸡站在窗台上,正歪着头看屋里的电视,屋里的老人在织毛衣,时不时给它丢颗玉米,像在跟家人互动。
nbsp锦鸡的“规矩”也不少。雌鸡孵蛋时,其他雌鸡会轮流来“站岗”;小雏鸡出壳后,整个鸡群都会保护它们,有老鹰飞过,成年锦鸡就会发出警报,把雏鸡护在翅膀下。小林说:“这跟咱山里的人家一样,一家有事,全村帮忙。”
nbsp去年春天,小林在红外相机里看到,一只雄鸡带着一群雏鸡在觅食,突然窜出一只黄鼠狼,雄鸡立刻张开翅膀,挡在雏鸡前面,羽毛炸开,像一团更大的火。黄鼠狼被吓了一跳,犹豫了一下,转身跑了。小林把这段视频发在朋友圈,配文:“这才是真汉子。”nbsp那天,他收到了很多点赞,有人评论:“这股劲,像咱四川人。”
nbsp六、生灵的交响
nbsp暮色中的蜀地,山林里传来猕猴的啼叫,“咿咿呀呀”的,像孩子们在打闹;江面上掠过江豚的身影,“噗通”一声,喷出的水花在夕阳下闪着光;岩羊在崖顶望着落日,剪影像雕刻在岩壁上的画;竹鼠在地下啃着竹根,“咔嚓”声在寂静的竹林里格外清晰;锦鸡的羽毛在余晖里闪着光,像燃烧的火焰……这些声音和身影,构成了一首生灵的交响。
nbsp它们不懂什么叫“巴蜀精神”,却用行动诠释着:岩羊在悬崖上的坚韧,是蜀人“与天争命”的倔强;猕猴抱团避雨的温暖,是蜀人“搭把手”的仗义;江豚护崽的温柔,是蜀地母亲“舍命护娃”的本能;竹鼠储粮的精明,是蜀人“未雨绸缪”的智慧;锦鸡报晓的守信,是蜀人“说到做到”的实在。
nbsp唐家河的护林员老周,总爱带着收音机上山,里面放着川剧的高腔。他说:“你听,川剧的‘帮打唱,跟山里的生灵多像——岩羊是‘生角,硬气;猕猴是‘丑角,机灵;江豚是‘旦角,温柔;竹鼠是‘净角,憨厚;锦鸡是‘末角,亮眼。”nbsp他这话不假,蜀地的生灵,确实像川剧的角色,各有各的性子,却凑在一起,唱出了最热闹的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有年春天,老周在巡山时迷了路,手机没信号,天色又暗了下来。他正着急,忽然听见头顶传来猕猴的叫声,抬头一看,几只猕猴在树上蹦跳,一边叫一边往一个方向指。他跟着猕猴走,走了半个多小时,竟走出了林子,到了熟悉的护林站。“这些猴精,平时抢我干粮,关键时候还能指路,”老周笑着说,“就像咱村里的二傻子,平时爱惹事,真遇事了比谁都热心。”
nbsp长江边的张大爷,总把江豚当成“老伙计”。他说自己年轻时打鱼,江豚总跟着船跑,像是在给他“领航”。有次他的渔网被礁石挂住,是江豚用嘴把渔网拱了出来。“它们懂咱渔民的苦,”张大爷说,“就像邻居,平时不怎么来往,谁家有难处了,总会搭把手。”nbsp现在他不打鱼了,每天都去江边坐会儿,看看有没有江豚出现,就像在等老朋友。
nbsp竹林里的王二娃,现在跟竹鼠成了“合作伙伴”。他说竹鼠的粪便能当肥料,让竹林长得更旺;竹林旺了,竹鼠的食物就多了,“这叫互相帮衬,跟咱做生意一样,得双赢”。他的养殖场里,竹鼠们在笼子里悠闲地啃着竹根,他则在旁边盘算着明年种多少天麻,“日子就像这竹林,得慢慢长,急不得”。
nbsp峨眉山的茶农老李,跟猕猴打了一辈子交道。他说这些猴精虽然爱抢东西,却也帮了不少忙——它们吃野果时,会把种子带到别的地方,让山林更茂密。“就像村里的孩子,调皮归调皮,却是山里的活气。”nbsp每年春天,他都会在茶园边撒些玉米,算是“给孩子们的零食”,猕猴们也不客气,吃完了还会在茶树上蹦跳,像是在“道谢”。
nbsp南江的护林员小林,把红外相机里的锦鸡照片洗出来,贴满了宿舍的墙。他说这些照片能“提神”,“你看它们不管多冷,羽毛都亮得像火,就觉得日子也该这么红火”。有次他在山里遇到黑熊,吓得腿都软了,是一只锦鸡突然从草丛里飞出来,扑腾着翅膀吸引了黑熊的注意,他才趁机跑了。“这鸟儿,有恩必报。”nbsp小林说,从那以后,他每次巡山都会带些玉米,撒在锦鸡常出没的地方。
nbsp七、山水里的血脉
nbsp蜀地的生灵,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早就成了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他们共享着山水,共担着风雨,用各自的方式,把日子过成了诗。
nbsp岩羊在悬崖上踏出的路,像蜀人凿出的栈道,都是“向难而生”的证明;猕猴在山林里的抱团,像蜀人在灾荒时的互助,都是“守望相助”的温情;江豚在浪涛里的守护,像蜀人对江河的敬畏,都是“共生共存”的智慧;竹鼠在地下的耕耘,像蜀人对土地的珍惜,都是“踏实肯干”的本分;锦鸡在山林里的绽放,像蜀人对生活的热爱,都是“向阳而生”的热烈。
nbsp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剑门关的崖壁上,岩羊们开始了新一天的奔跑;长江的第一声汽笛,惊醒了沉睡的江豚,它们在水面嬉戏,像在迎接新的日出;峨眉山的第一缕茶香,吸引了猕猴,它们在茶树上蹦跳,像在庆祝新的一天;竹林里的第一颗露珠,落在了竹鼠的洞口,它们探出脑袋,开始了新一天的耕耘;南江的第一声鸡鸣,唤醒了锦鸡,它们展开羽毛,像在迎接新的希望。
nbsp这些生灵,用它们的存在,告诉我们:生命的韧性,不在于有多强大,而在于有多坚持;生活的温暖,不在于有多热闹,而在于有多真诚;日子的红火,不在于有多快捷,而在于有多踏实。
nbsp蜀地的山水,因为这些生灵而有了魂;蜀地的人,因为这些生灵而有了伴。他们一起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繁衍、奋斗,把苦难熬成了甘甜,把绝境走成了通途,把孤独过成了热闹。
nbsp暮色四合,我站在大巴山的山顶,看着远处的长江像一条银带,山林里的生灵们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竹林的声音,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这一刻,我忽然懂了:蜀地的魂,不只在人的故事里,也在这些生灵的挣扎与坚守里——那是生命最本真的韧劲,是千万年熬出来的生机,是这片土地最动人的心跳。
nbsp而这份心跳,还在继续,像长江的水,永远向前,生生不息。
喜欢。
第203章 蜀地生灵:蹄痕与鳍影里的韧性[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